海南高校加快培養自貿港建設專業人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加快推進,海南高等院校近期紛紛“出招”培養與之相匹配的人才,推出“虛擬現實技術”“裝配式建筑工程技術”“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專業“招攬”學子。
海南自貿港建設對高校畢業生頗具吸引力。記者采訪了解到,近三年,海南大學、海南師范大學等高校畢業生留瓊人數逐年提升。海南職業技術學院今年畢業生留瓊率近80%。
“自貿港建設為海南經濟帶來活力,對外開放程度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瓊投資,對人才的需求量大。”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副校長廖民生說,高校鼓勵學生將自身職業規劃融入自貿港建設,共享發展機遇。
對接海南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等四大主導產業,高校在專業設置上有所側重。作為中國教育改革創新的試驗田,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目前已簽約10所中方高校和12所外方合作高校,引進高校圍繞海南自貿港重點產業,設置休閑體育、旅游管理、智能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專業。三亞學院則開設新能源科學與工程、虛擬現實技術、區塊鏈工程、跨境電子商務等多個本科專業。
海南高校不斷提升“國際范”。今年,中國境內首個境外高校獨立辦學項目——海南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首次面向中國12個省市招收本科生,首批招生專業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海南醫學院與英國西英格蘭大學合作開設醫學影像技術、康復治療學、護理學等3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
就業風向變化催生人才培養模式變革,海南高校“把脈”市場需求,培養應用型高素質人才。《海南省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規劃(2022—2030)》明確,到2030年,海南全省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95%以上。海南職業技術學院順勢而為,開設裝配式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建設裝配式建筑實訓基地,計劃培養一批高水平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以及一線作業人員。
精準的人才培養方式,讓高校學子“不愁”就業。海南職業技術學院采用教產融合的“訂單式人才培養”,讓學校教育與就業、課堂理論教育和實習實訓基地無縫連接。目前,該校跨境電子商務、現代物流、供應鏈運營、新能源汽車技術等專業的學生,還未畢業就被用人單位搶先下訂。
發展機遇紛至沓來,高校學子如何更好地“闖海”?海南省創新創業研究院院長李偉銘認為,近年來,海南高校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等方面更加國際化和特色化。區位和政策優勢的疊加,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市場機遇和實踐機會。青年學子發揮所長,勇于創新,才能更好地融入發展大局。 (記者 張茜翼)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