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解讀】港股互聯網ETF基金經理豐晨成:常態化監管新階段提振信心,港股互聯網樂觀因素持續累積…
上周五,百億罰單再一次刷屏了投資圈。在業內看來,集中整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落下,或標志著從 2020 年 11 月以來針對互聯網行業的監管問題“靴子落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業內普遍認為,這是平臺企業金融整改的結束,也是常態化監管的開始。那么,歷時三年的整改監管告一段落,對于互聯網公司是否意味著“蛻變”與“新開始”?對于年內持續調整、缺席AI行情的港股互聯網板塊而言,下半年是否有“反轉”或者“補漲”行情呢?
針對系列問題,港股互聯網ETF(513770)基金經理豐晨成給出最新解讀:
【互聯網平臺監管進入常態化新階段】
上周五,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監會共同發布《金融管理部門善始善終推進平臺企業金融業務整改著力提升平臺企業常態化金融監管水平》的新聞和處罰決定,對平臺經濟在金融領域的整改告一段落。金融管理部門在此次新聞稿中表示:“目前,平臺企業金融業務存在的大部分突出問題已完成整改,金融管理部門工作重點從推動平臺企業金融業務的集中整改轉入常態化監管。支持、鼓勵平臺企業持續提升金融普惠性,推動科技金融創新,增強國際金融競爭力”。
事實上,復盤過去三年,從2020年至今,互聯網金融行業主要歷經了三個發展階段:
1)嚴監管期:2020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約談螞蟻集團實控人、董事長和總裁。
2)整改期:2020年12月,四部門聯合約談螞蟻集團,指出其目前經營中存在公司治理機制不健全、法律意識淡漠、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等問題,并對螞蟻集團提出了整改要求。2021年4月,金融管理部門指導督促包括螞蟻集團在內的14家大型平臺企業,全面整改金融活動中存在的違法違規問題。
3)常態化監管期:2023年7月7日,金融管理部門公布對螞蟻集團等平臺企業的處罰結果,意味著平臺企業金融業務集中整改工作暫告段落,大型平臺企業將正式進入常態化監管階段。
對于此次監管轉變,豐晨成認為,互聯網金融整改進度對互聯網監管環境有風向標意義,目前監管涉及的互聯網金融業務領域較全面,重點關注支付業務、征信業務、信貸業務和保險業務等方面,相關整改持續推進,有助于更清晰判斷各公司互聯網金融業務增長前景以及估值修復。后續重點關注金控公司申設、征信業務牌照下放等的進度。
【樂觀因素持續累積,有望提振港股互聯網板塊信心】
處罰決定的預期從年初開始醞釀直到年中落地,豐晨成認為此次監管表態明確平臺企業金融業務進入常態化監管并鼓勵發展,結合之前平臺經濟在數據安全領域的規范治理事件落地,鼓勵平臺經濟發展的典型性綠燈案例依然在政策面上值得期待,有助于提振互聯網企業長期發展信心。今年,在美聯儲加息節奏預期反復等外因以外,港股互聯網板塊內部的樂觀因素正在累積,包括降本增效下利潤率改善、收入增速回暖,積極擁抱AI爭取長期新增長點等。
短期來看,靴子落地引發周五美股中概股的大漲,加之上周港股互聯網公司出現明顯的回調,且空倉比例較高(港股賣空交易占市場成交比例5月31日、5月3日接近20%,7月7日到達20%以上),市場后期下跌的動能相對較小。(數據來源:東吳證券研究所、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Wind)
資料顯示,港股互聯網ETF(513770)跟蹤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931637),權重股匯聚騰訊控股、美團、小米集團、快手等不同互聯網細分賽道龍頭公司,其中持倉騰訊控股、美團、小米集團、快手、京東健康權重超60%,前十大成份股權重近80%,重手聚焦互聯網巨頭企業,備受南向資金青睞,經濟復蘇大勢下經營業績有望迎來回暖。
風險提示:港股互聯網ETF被動跟蹤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16.12.30,發布于2021.1.11,指數成份股構成根據該指數編制規則適時調整。文中指數成份股僅作展示,個股描述不作為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倉信息和交易動向。基金管理人評估的本基金風險等級為R4-中高風險,適合適當性評級C4以上投資者。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基金投資有風險,基金的過往業績并不代表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投資需謹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