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是因為二汽新建的城市,二汽搬走后武當山很快頂上來了
(資料圖片)
20世紀70年代是我們國家的一個特殊年代。一汽是“一五”計劃中蘇聯援華的一個重大項目,選址七選八選最后定在北方的長春。國家準備建二汽時,首先就先將地點定在南方,并很快在武漢成立了第二汽車制造廠籌備處。本來已經選定了武漢長江之濱的青山,但武鋼已經捷足先登到了那里,二汽只得另選佳地。后來選中成都,而且前期已經上馬了一年,卻因為國際大環境停止。
1964年襄(陽)渝(重慶)鐵路開建,國家決定“二汽”建廠沿襄渝鐵路進行選址。“二汽”籌建處就與中南局的領導先后到鄂西北地區考察,并達成共識,十堰屬于漢江流域秦巴山區,有鐵路水路相通,其山大林密又利于戰備,這個選址最終得到了高層的確認,很快就正式上馬開工建設了。二汽在十堰19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共21條山溝里,建造了發動機、車架、車橋、傳動軸等共27個專業廠,有25000余臺工藝設備。
十堰為什么叫“十堰”呢?據《湖廣圖經志》里記載,十堰在鄖縣南部,因沿著溪流修筑了十道堰,以灌溉農田,所以得名十堰。象十堰這樣一個鄂西北大山區的小鎮,那個年代一個山區小鎮突然間擁入來自全國各地的數萬人,說著各地的方言“土”話,那種“熱鬧”場面完全可以用火爆來形容。隨著第二汽車制造廠的建設和發展,十堰由小鎮變成大鎮而且越來越大,1969年十堰建縣級市,1973年十堰又升格為地級市。
1992年9月,二汽正式更名為東風汽車公司。這個時候的國際形勢已經發生很大變化,當初選擇十堰建設二汽是為了備戰,現在國際形勢不需要備戰,現在需要的是開拓更廣闊的市場,二汽決定走出十堰山區前往大城市安家落戶,湖北省會武漢成為首選。于是,東風公司(二汽)最先選擇的建廠地武漢最后又成為它們最終的安家地,而且在武漢發展的風聲水起。目前的東風汽車公司已經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
失去了二汽總部的十堰市其經濟一落千丈,曾經的湖北省經濟老三的十堰市(汽車牌照鄂C)開始淪落為工業舊城,沒有新興產業愿意落戶這個鄂西北的大山溝。而后汽車產業因為競爭激烈,十堰市的所有汽車與相關產業均受損嚴重,十堰市的整體經濟發展很快的滑到了全省的下游,交通相對閉塞產業落后的十堰很快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因為很多當地人找不到工作或者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導致了大量年輕人口流失。
就在這很特殊的時間段,十堰市境內的一座山突然火了,它就是十堰市代管的縣級市丹江口市境內的武當山。武當山不僅以宏大的宮殿建筑名揚中外,還有中國武功的泰山北斗之稱的“武當派”傳播著武當山的美名,其旅游價值品牌在中國名山旅游景爭中也是位列前茅的。武當山常年的旅游收入都在52億元左右,眾多的游客流帶動了整個十堰市整個旅游經濟的發展,2022年,十堰市的GDP排在全省第7位,境內的武當山貢獻巨大。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