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賺錢,溫州人存錢也是認真的
上半年,旅游市場的火爆是真的,“勒緊褲腰帶”儲蓄,也是真的。
人行溫州市中心支行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市住戶存款比年初增加1547.2億元,同比增長22.8%,增量占全部存款增量的62.3%,余額達1.27萬億元。
劃重點——個人的銀行存款不僅以同期超20%的速度增長,而且是全口徑存款增量的主力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是什么概念呢?上半年,溫州GDP同比增長7.5%,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6.5%。
經濟相較去年同期確實明顯回暖,但這部分存款,顯而易見不是單純因為增量,而來自存量。
由個人存款拉動,上半年溫州全市本外幣存款,即包含了個人、企業和政府的所有存款,比年初增加2485.1億元,增量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585.5億元,同比增速達17.3%。
個人也好,企業也好,財富規劃路線正日趨“穩健為先”。今年以來,存款利率持續下行。截至6月末,全市樣本金融機構1年期定期存款較年初下降3個基點,三年期以上定期存款較年初下降4個基點。這意味著20萬元的本金,在今年6月存入1年期,到期利息收入將比去年底存入減少60元。但資金仍不斷涌入存款賬戶。
從上半年來看,銀行存款增加的同時,其他類型理財投資的熱度明顯下降。
以基金成立日統計,2023年上半年,全國公募基金市場合計發行基金產品608只,同比下降14.37%,合并發行規模約為5403.51億元,同比下降22.55%。此外,上半年溫州全市累計證券交易額14372.5億元,同比下降24.4%;資金凈流入52.6億元,同比下降47.9%。
上市公司出于流動資金管理,往往會認購一定的理財產品。而今年上半年,根據wind數據,全國上市公司認購理財產品規模同比下降40.88%,持有理財產品數量也從去年下半年的9972只降至6117只。
理財風險偏好變化的同時,消費心態和習慣也正在發生變化。縱觀各大社交平臺,以“省錢”為人設標簽的內容創作呈井噴式發展。
“確實賬單在減少,但不代表不買了,而是更多反思了自己過去的消費行為,為了省小錢,往往最后一算累積花了大錢;現在重在減少不必要的消費。”有類似經歷和反思的人越來越多。先儲蓄,再消費,這樣的日常理財方式,也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采納。
原標題:除了賺錢,溫州人存錢也是認真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