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六年,滴滴司機陳小連每天出車16小時換500元流水
“只要人勤勞,就有錢賺。”“75后”網約車司機陳小連繼承了老一輩溫州人吃苦耐勞的基因。
自從陳小連賴以為生的羊毛衫生意不大景氣后,她便加入網約車司機隊伍,起早貪黑賺錢養家。每天早上六七點,陳小連踏著朝露出門,晚上11點多,她才披著夜色歸家。入行六年,她天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只在新能源車充電時休憩一會兒。她用瘦弱的肩膀、疲憊的身軀扛起了整個家庭的重負。
(資料圖)
進入網約車“圍城”
六年前,陳小連還在和自己姐妹一起搭伙開店賣羊毛衫,夏天正是羊毛衫生意的淡季。“我隔壁鄰居是開滴滴的,那時候滴滴車主獎勵補貼很可觀。他跟我說‘你現在羊毛衫單子也不多,人閑著還不如下個滴滴來開網約車,總比你車子放著曬太陽好’。”
靈活自由,是陳小連對網約車司機這一職業的認識。“當天收入能當天提現,保障了司機手頭的現金流,不像上班得到月中、月底才收到工資。”這份自由,也讓陳小連能在羊毛衫生意旺季時隨時抽身。
可惜,受三年疫情影響,陳小連的羊毛衫生意愈發不景氣,后來就將店鋪轉讓了。
徹底轉行后,陳小連每天早出晚歸,全年無休,每個月才能賺個萬把塊。賺錢時,陳小連感覺像江水浩浩蕩蕩而來,花錢時她才知道是在用瀝水盆裝水,錢如流水去得無聲無息、干干凈凈。
15小時和500元流水
“前些年,我們家老屋拆遷,現在全家都還在租房子住,每個月房租就要2000元,另外還要買新房,100平方米要拿出75萬元,裝修費二十幾萬元得要吧,這也得攢攢,還有之前買車要還車貸,車貸房貸合起來每個月近萬元。兒子現在讀大學,學費生活費要給吧,我和我老公交養老保險,也是一筆開支,還有車損……”一筆一筆“清點”完家里每個月的開支,愁云頓時爬上陳小連的面龐。
陳小連的老公雖然也在開店做生意,但現在還是個看不見回報的“吞金獸”。“幾十萬元投進去,現在還沒收入,就像瓜種下去還沒收成。”現在,陳小連一家全靠積蓄以及陳小連開網約車的收入為生。
但是,陳小連的收入卻在“肉眼可見”地萎縮。
“六年前,剛入行那會兒,光是獎勵補貼,一天都有百來塊錢,開一公里就能賺四塊錢,現在平均一公里才一塊多。”隨著聚合平臺靠低價不斷搶占市場份額,滴滴也通過調價挽回訂單。
“運價降了乘客開心了,平臺抽成不變也沒虧,只有我們司機越賺越少。”一年積一年的腰傷,換來的卻是一年比一年少的收入,陳小連愁緒縈懷。為了維持收入,陳小連將油車換成了電車,在路上的時間也越發長了,“以前一天開10個小時能賺四五百元,現在要開十五六個小時才能賺到這個數。”
“我今天接了個拼車單,第二單拼進來,卻只多了2元錢!”這點收益,讓陳小連頗有被“壓榨”的感覺。而且,作為網約車司機,陳小連等過遲到的客人無數次,但有時候她想上個廁所,即便提前給乘客打電話說明了情況,表示可能要遲到一會兒,還是會被顧客毫不留情地取消訂單。“我們又能向誰喊冤呢?”陳小連語氣頗為無奈。
希望有個落腳地安穩吃口飯
“開車也有六個年頭了,一天在車上坐十幾個小時,已經受不住了,腰酸背痛得不行。而且長時間久坐,我整個人都‘膨脹’起來了,胖了三十來斤。”
因此,陳小連特別希望能有一個歇腳的地方,不說要有多長時間休息,起碼能安穩吃個便飯,不至于扒拉幾口飯都慌里慌張,怕被拍、被喊去挪車。采訪過程中,陳小連曾反復提出“希望行車途中能有落腳地”的訴求,這是她的渴望,也是眾多像她一樣奔忙在路上的網約車司機的希冀。
陳小連比劃著說:“比方說在哪些飯店周邊哪些路段劃出一些‘司機部落’,規定在某些時段允許網約車司機免費停車,可以短暫休息一下。”為防止司機疲勞駕駛,很多網約車平臺都會在司機出車時間過長時,關閉接單系統強制司機休息。但沒有可供停車休息的地方,很多司機關閉系統后也只能“在路上”,很多司機為了不浪費油費、電費,他們會選擇換個平臺繼續賣力“跑”。
不過,再難陳小連也會繼續干下去的。她自覺還年輕:“現在就在家里‘嬉嬉’,也太早了。而且,現在村里找不到工作的、工作不穩定的蠻多的,我這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我也就初中畢業,文化水平不高,這樣開開車賺賺錢也不錯了。”
“單子來了,我要走了。”訂單進來了,采訪也結束了,陳小連再次奔赴在路上。
原標題:
入行六年,滴滴司機陳小連每天出車16小時換500元流水
家庭在肩上,她奔赴在路上
記者潘培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