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值近3億元!蒼南金鄉如何把小徽章做成大產業?
“天氣炎熱,徽章電鍍過程很容易出現沙點,為保證質量,防止產品有麻點霧狀,我們專門成立了研究小組已經攻克技術難題。”離2023年杭州亞運會開幕只有一個月時間,蒼南金鄉徽章廠的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趕制會徽及各類紀念章,董事長陳加樞在一一檢查產品質量……金鄉鎮是國內有名的徽章生產基地,目前有20多家企業,主要生產徽章、獎章獎牌等紀念品,產業年產值近3億元。將小徽章做成大產業,小小的金鄉鎮是如何做到的?
六成制品
(相關資料圖)
增添“溫州制造”含量
作為全國兩家杭州亞運會徽章及非貴金屬類產品制造企業之一,金鄉徽章廠生產了賽事約六成的徽章制品,也讓亞運會增添了“溫州制造”含量。不起眼的徽章制造工藝遠比想象中復雜,金鄉企業家協會會長、金鄉徽章廠董事長陳加樞告訴記者,一枚亞運徽章大概有20多道工序,包括電鍍、點漆、印刷等。在接到任務后,他們緊急成立多個小組,除了生產官方指定的吉祥物徽章外,還需自行設計周邊款式,經組委會審核通過后,生產出來投放市場,目前種類有30多款。
“亞運徽章造型復雜,用到鏤空、琺瑯等技藝,不僅色彩多,還用到漸變色,想要做到逼真難度很大。”陳加樞說,由于金鄉鎮設計人才稀缺,他就經常前往北京、上海等地的科研院所、先進企業,通過合作共建的方式創新工藝,破解生產難題,善用“外腦”也成了公司征戰亞運的利器。亞運會開幕前一個月是特許商品生產的火爆期,目前徽章廠日產量在3萬至5萬枚左右,預計亞運會徽章產品總產值可達1億元。備貨重大國際賽事,不僅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也帶來了發展信心。
在金鄉宏大徽章廠車間內,設計部、模具間及包裝車間等生產鏈各環節,工人正在有序作業。創建于1998年的宏大徽章也是當地徽章企業的佼佼者,公司專業生產各類徽章、標牌、袖扣、領帶夾等,出口沙特、西班牙、意大利、阿聯酋等國家,隨著電商、直播等新業態的興起,企業逐漸告別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賺辛苦錢的模式,開始往設計、銷售等有更高附加值的環節進化。負責人張登安介紹,目前公司出口量占總銷售額的80%左右,年產值5000多萬元。
創新工藝
掌握標準“話語權”
用服務、技術搶占市場。金鄉徽章廠的產品展示廳,各種大大小小的服飾標識徽章、國內軍警徽章、汽車標牌、金屬禮品工藝品等琳瑯滿目,擺滿了櫥窗柜臺。徽章廠自1983年成立至今,從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廠發展成為國內乃至國際徽章行業的龍頭企業。為國慶大閱兵等重大活動制作各種徽章標識產品,先后為30多個國家軍警界生產制作300多個品種的徽章、軍警服標識,并帶動整個金鄉徽章產業發展。
怎樣才能讓企業在保持健康發展的同時擁有新的提升?金鄉徽章各大工廠紛紛通過知識產權保護創新,讓徽章變成高附加值的產品。陳加樞帶領企業團隊用文創+徽章的模式,把小小的徽章設計成鑲嵌了珠寶、玉石的掛件,當紅影視文創周邊,貴金屬類奢品等文創和高附加值產品,還根據年輕人喜歡的國潮、拼圖元素,原創出中國地圖冰箱貼,每個省份被做成一塊拼圖,共同組成中國版圖,并申請專利,售價400多元,一經推出十分暢銷。目前,金鄉徽章廠已申請近50項專利。
打開市場后,金鄉徽章產業開始通過制定行業標準、專利構筑新的護城河。2021年,浙江“品字標”團體標準《金屬徽章》發布,這也是國內首個徽章行業團體標準。該項標準從耐用性、健康安全性方面對漆膜附著力、色差、表面耐摩擦、電鍍層結合強度、耐老化性能、牢固度、有害物質限量等指標進行提升和增加,搶占徽章標準的“話語權”。
產品遠銷,質量是前提和保障。為此,蒼南縣市場監管局專門成立檢查小組針對金鄉徽章廠在亞運會徽章建模、壓鑄、電鍍、點漆、滴塑、裝配等生產關鍵工序開展重點檢查,并對原材料進貨查驗記錄、生產記錄、成品入庫記錄、產品出廠檢驗記錄、產品異常情況等進行專項檢查,確保產品質量可管控、來源可信任,并加大對亞運會徽章、吉祥物紀念章亞運會特許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原標題:年產值近3億元!蒼南金鄉如何把小徽章做成大產業?
記者鮑南南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