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南打造特色“物業經濟”促共富
望里鎮羅厝村等15村社抱團購買蒼南縣循環經濟小微園廠房、錢庫鎮東浹頭村等45個村抱團投資新安小微園……蒼南縣作為浙江省財政幫扶資金“折股量化”首個試點縣,近年來涌現多個抱團投資小微園的幫扶項目。這些“折股量化”小微園幫扶項目由各級財政幫扶資金為主導,加上村鎮抱團投資,為項目村的集體經濟和低收入農戶打通可持續的“造血”動脈,打造蒼南特色的促共富“物業經濟”。
“折股量化”助力“物業經濟”新增收
(資料圖)
因地制宜打開“物業經濟”增收新渠道,解鎖共富新“密碼”。在“中國清潔用品第一鎮”——望里鎮,幾乎是家家戶戶生產再生紡織產品,有90%以上居民從事紡織業,其中再生棉紗類清潔用品份額占全國細分市場50%,產品遠銷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
正是有了當地主導產業發展需求,望里鎮的企業生產廠房供不應求。2021年,望里鎮羅厝村等15村社抱團購買蒼南縣循環經濟小微園的廠房,用財政幫扶資金“折股量化”為主導,探索“物業經濟”新增收渠道。
在位于河口村的蒼南縣循環經濟小微園里,望里鎮羅厝村等15村社抱團投資的項目在園區第9幢廠房樓上,共計面積900平方米,租給望里鎮政府用于“望紡黨建綜合體”用房,綜合體內有紡織產業發展歷史館、書房、會議室、職工健身房等功能布局。
望里鎮副鎮長林昭煌介紹,此“折股量化”消薄項目,購買廠房的資金分別由財政幫扶資金投入300萬元,村民自籌48萬元,15個村集體出資348萬元組成,從建設方購買后再出租,目前是由望里鎮政府租用。據蒼南縣農業農村局統計數據,15個行政村社抱團購置標準廠房作為經營性資產,此物業年收益租金30萬元。其中分配低收入農戶資金15.05萬元,分配戶數270戶。
多地村鎮抱團
開啟“物業經濟”精準幫扶
在望里鎮除了羅厝村等15村社抱團購買蒼南縣循環經濟小微園廠房外,還有望里鎮新農村建設有限公司和護法寺村等18個村抱團投資循環經濟小微園廠房,此項目投入幫扶資金393萬元,年收益39.3萬元,分配到低收入農戶資金26.4萬元,分配戶數470戶。這些小微園物業廠房主要用于當地主導產業的棉紡清潔用品、寵物玩具等生產用房。
在錢庫鎮也有2個此類項目,投資的小微園物業廠房均用于當地支柱產業的印刷、箱包等生產用房。其中有錢庫尤家園村等16個村投資新安小微園二期標準廠房,此項目幫扶資金投入480萬元,年收益達16.5萬元,分配到低收入農戶資金12.15萬元,分配戶數175戶;還有一個是錢庫鎮新農村建設有限公司和東浹頭村等45個村抱團投資新安小微創業園項目,此項目幫扶資金900萬元,年收益達90萬元,分配到低收入農戶資金68.6萬元,分配戶數553戶。
在宜山鎮,由宜山鎮新豐村等5個村投資東跳村再生纖維交易市場,此項目幫扶資金576萬元,年收益達21.89萬元,分配到低收入農戶資金16.316萬元,分配戶數152戶,廠房主要用于中國內衣名鎮的針織產業。
這些項目均是將幫扶資金注入到村集體、折股量化到戶、集中入股到企業,通過“抱團”大大減輕村級自籌壓力,帶動村集體經濟和低收入農戶增收,也更好服務當地支柱產業。
打造“折股量化”
幫扶2.0升級版
蒼南縣對于幫扶資金監管,進行了創新規范,該縣率先出臺《蒼南縣財政扶貧資金折股量化項目收益分配管理辦法(試行)》,規范“折股量化”項目后續收益分配管理,明確項目收益的30%用于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70%用于幫扶低收入農戶促增收。
同時,在項目數字化管理方面,依托未來鄉村大腦、“浙農幫扶”等數字化系統基礎框架,創新植入“折股量化”場景,全流程記錄資金來源、資金使用、項目收益、定向分紅、全要素記錄政策、土地、資金和人力等方面投入情況,促使“折股量化”在陽光下運行。
此外,在打造“折股量化”2.0版的過程中,蒼南創新成立“村集體+縣級部門(鄉鎮部門)+N”模式的新農村公司,通過合作開發、租賃或委托經營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開展投資合作;還有龍港新城小微園“飛地”抱團增收項目、“蒼南-龍灣山海協作消薄飛地項目”等“飛地”合作,建設多種新型幫扶共同體。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