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訊】國際糧食危機加劇 優秀儲備種企或脫穎而出
(相關資料圖)
(記者 劉建 王平安)近日,一則“俄方停止執行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議”的消息刷爆全球農產品市場,且影響正不斷蔓延。此外,世界氣象組織 (WMO) 近日也發布報告確認,熱帶太平洋地區7年來首次形成厄爾尼諾條件,預計今后全球大部分地區氣溫將進一步升高,這或許對全球糧食產量造成不利影響,從而帶動全球農產品價格上漲。記者多方采訪獲悉,受俄烏戰爭以及厄爾尼諾極端天氣的影響,全球糧食危機未來或仍將持續,而轉基因有望成為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解決方案。國內轉基因發展進程加速不僅能保障糧食安全,還能提高相關種企商業價值。有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國際糧食危機有望促使國內轉基因發展進程加速。如果轉基因商業化落地的話,像大北農(002385.SZ)、隆平高科(000998.SZ)、中種集團之類的擁有優秀轉基因技術儲備的企業就有可能進一步在商業價值上領先。”極端天氣及俄烏戰爭影響,國際糧食價格或強勢運行近日,俄羅斯宣布停止參與黑海糧食外運協議,全球糧食市場隨即出現明顯反應,其中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小麥和大豆期價在次日全線上漲,美國小麥期貨也在18日大漲8.5%,創下自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的單日最高漲幅紀錄。俄烏戰爭影響糧食貿易,而厄爾尼諾極端氣候正在從全球范圍影響糧食生產。據了解,熱帶太平洋七年來首次形成厄爾尼諾條件,厄爾尼諾一般每2-7年發生一次,其對全球氣溫的影響通常在一年內顯現,因此本次厄爾尼諾現象對氣溫的影響可能在2024年最明顯。世界氣象組織也發布報告稱,厄爾尼諾天氣或許對全球糧食產量造成不利影響,如果用電、能源價格也出現升高,將導致農業基礎供給要素價格上漲,從而帶動全球農產品價格上漲。對此,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玉米分析師李迎雪告訴記者,“受上述因素影響,世界范圍內的主要糧食出口國或將把控出口數量,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世界糧食的有效供給量,供應縮緊,國際糧食價格勢必偏強運行。”此外,天風證券也指出,厄爾尼諾現象正式形成,或造成我國北方干旱。若產生極端高溫天氣,或對糧食種植造成較大壓力。事實上,在全球發展一體化的時代,國際糧食危機對國內的影響不可忽視,以玉米為例,“中國近幾年的玉米進口量較大,2022年全年進口玉米2062萬噸,彌補國內的玉米缺口,不少飼料企業也用進口玉米作為替代,如果國際玉米出口國減少出口量,那么國內的飼料玉米供應將會減少,也會對國內的玉米價格產生一定的帶動。”李迎雪指出。轉基因成為糧食安全解決方案? 發展進程或有望加速在國際糧食危機持續的背景下,保障糧食安全更顯得刻不容緩。保障糧食安全,種子是基礎,近年來,國內種業振興與轉基因發展不斷被提及,被業內認為或成為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一個重要方案。國際來看,在國際糧食危機下,此前有媒體報道歐盟據稱擬放寬對轉基因作物的限制,以應對氣候變化威脅,此舉旨在幫助農民應對氣候變化。國內來看,近年來國內轉基因發展也不斷加速,去年6月8日農業農村部官網發布《國家級轉基因大豆品種審定標準(試行)》及《國家級轉基因玉米品種審定標準(試行)》,今年一號文件更是首次明確提出加快生物育種產業化步伐,更加重視生物育種帶來的產業變革。在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教育部“西南作物育種”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玉碧教授看來,“轉基因是一種可行有效的保障糧食安全穩定的解決方案與有效途徑,目前轉基因主要是抗蟲抗病,耐除草劑這兩個性狀,在保障產量的同時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嚴格意義上轉基因不會提高單產,但是能夠減損,一種相對的增產。目前全球的產品主要是集中在抗蟲等性狀上,但今后隨著科學的發展,實際上全世界的科學家包括我們國家的科學家都已經做好了準備,比如說耐旱、抗高溫的基因已經找到了,功能也很清楚了,可以用轉基因來解決相應問題。所以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下,轉基因也是一個有效的解決途徑之一。”另有業內人士表示,轉基因種子有增產優勢,轉基因的主要功能是抗蟲、耐除草劑,國內不管哪個玉米片區,多多少少都面臨蟲害威脅,造成的產量折損在10%-50%左右。相比普通的玉米,轉基因可以帶來大概10%左右的產量提升。以巴西、阿根廷和南非為例,巴西、阿根廷種植轉基因大豆后出口量逐年增長,2019年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出口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南非推廣種植轉基因抗蟲玉米后,單產提高了一倍,由玉米進口國轉變為玉米出口國。中信證券也指出,短期,近期厄爾尼諾將主要影響我國種植產業,擾動相關農產品供應,刺激優質種子需求,結構性影響相關重要農產品進口。中長期,全球極端天氣頻發背景下,通過生物育種技術提升育種水平和研發優質品種,是保障我國農業生產穩定性的必由之路。不過,我國轉基因的發展目前仍面臨諸多難題,“目前面臨的主要還是大家的認知問題,實際上從技術與科學上來講,這是一個早已經解決的問題,但社會上對它的一些負面與不全面的認識,導致總以為轉基因有害或有潛在的風險,實際上社會要對轉基因做一個全面的科普工作。”黃玉碧指出。商業價值豐厚,優秀儲備種企未來有望獨占鰲頭轉基因的發展,不僅能為糧食安全保障做出貢獻,也能為相關種企創造相應商業價值。根據天風證券研報測算,轉基因商業化落地后,我國轉基因種子(玉米、大豆)的出廠口徑規模有望達432億元,利潤有望達130億元。在黃玉碧看來,“轉基因商業化對于企業的商業價值也會產生幫助,對于企業來講的話,轉基因必須要大的企業來做,因為批量生產有一個投入問題。目前不管大北農也好,中種也好,這些龍頭企業他們的技術早就成熟了,他們完全可以承擔相應的工作。如果轉基因商業化落地的話,像大北農之類的擁有優秀轉基因技術儲備的企業就有可能進一步在商業價值上領先。”據記者了解,近年來我國轉基因商業化進程加速,先后有4個國產玉米品種和 3個大豆品種獲批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如果國內轉基因種子商業化落地,將推動種子行業擴容,格局重塑,提高市場集中度。企業發展情況方面,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從隆平高科相關人士處獲悉,“轉基因這一塊我們有一些技術儲備,國家開放以后我們儲備在庫的一些種子就可以去做一些銷售了,目前就等著國家開放進行商業化落地。其實我們對這塊研發力度還挺大的,我們現在有參投四個性狀公司,而且其中有一個公司已經獲得4個安全證書,性狀只有獲得國家安全證書以后,才能導入到相應的種子里面,然后再去測試,測試成功后經過國家品種審定才能試銷。”上述人士還透露,每年公司在水稻和玉米項目上有很大的研發投入,基本上占營業收入的10%以上。登海種業(002041.SZ)相關人士則告訴記者,“公司轉基因發展正在有序推進,我們現在銷售的是605D,按國家規定在部分地區進行銷售,公司轉基因方面有和大北農合作。目前各方面正在按照國家規定有序推進,有一定(技術)儲備。”有業內人士指出,在糧食安全大背景下,我國轉基因政策持續出臺,生物育種方向堅定。轉基因技術儲備豐富的公司有望在轉基因種業市場取得先發優勢。海通證券研報則指出,轉基因商業化或將在今年迎來重要進展,經過三年轉基因試點工作,我國轉基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已得到了充分驗證,我國已先后向中種集團(先正達子公司)、大北農、杭州瑞豐(隆平高科參股公司)等頒發了多個批次轉基因安全證書,我國的轉基因商業化或已箭在弦上。商業化后,中國種子行業市場規模將擴大,更高的技術門檻也意味著大企業更占優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