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停售”大限過后,1.7萬億增量保險資金投什么?業內:繼續壓縮非標地產,下半年會多考慮權益市場
財聯社8月3日訊(記者 梁柯志)7月31日大限已過,%預定利率產品已經退出市場。但是對于保險公司而言,如何運用此前“炒停售”而從負債端涌入的增量資金仍然是個問題。
【資料圖】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人身險行業在1-6月原保費累計收入23276億元,同比增長%,其中壽險18670億元,增速為%。6月單月壽險原保費收入同比增長%。
受益于負債端保費快速增長,保險行業可投資資金在上半年也增長17713億元。
7月31日,廣東某中型保險公司資產業務負責人對財聯社表示,上半年保費收入的確可以,但賠付也比較多,因此其所在公司可投資規模還是維持在3000億左右,大型保險公司增加可投資資金會多一些。
該人士預計隨著利率繼續下行和資本市場的回暖,下半年可能會在權益市場方面考慮多一些。
2020年7月17日,監管部門發布的《關于優化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資產負債管理能力及風險狀況等指標,明確八檔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最高可達上季末總資產的45%。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保險資金投資結構中,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為萬億,占比%。
新增萬億資金是幸福的煩惱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約為萬億元,同比增加了%,但較去年12月增加%,顯示增量大部分是在今年1-6月實現,絕對額增加17713億元。
前述保險資管人士表示,過去一年資產配置“比較難”,一邊在盡可能減少非標(主要是地產類)資產,另一邊其他有益渠道又很少:外幣類資產收益高但是額度很小,權益類上半年表現一般沒有多投,多數增量在大額存單或債券。
數據顯示,在投資品種結構上,呈現出債券和其他投資占比下降,銀行存款和權益類投資占比微升的狀態。
截至6月末,保險資金債券投資、其他投資分別為萬億、萬億,占比分別為%、%,環比下降和個基點,而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銀行存款分別為萬億、萬億,占比分別為%、%,環比增加、個基點。
對于上半年險資的投資結構變化,華西證券分析師羅惠洲認為,主要系在長端利率下行和保險非標投資面臨的結構性“資產荒”作用下產生的結果。
國信證券分析師孔祥認為,下一步為契合儲蓄型保險的發展,預計未來各險企將增加權益類資產及另類資產的投資,更好地滿足負債端“高浮動”部分資金需求。作為權益投資重要的收益來源,各險資股票配置以藍籌股為主,偏好穩健的大型企業。目前,保險資金持股比例超過10%的A股上市公司超過30家,其中以商業銀行、實體經濟的行業龍頭企業為主。
值得關注的是,保險資金以非標資產為主的“其他投資”在6月末余額為90006億,占比%,是僅次于債券的第二大投資品,對比去年6月和12月的數據,雖然占比下降,但是絕對額依然分別微升2000億左右。
對此,孔祥表示,截至2022年末,我國保險資金運用額約25萬億元,另類投資累計規模約6萬億元,其中不動產投資是保險公司另類投資的重要標的之一,其收益主要來源于租金收入和資本增值。
大限之后保費未必大跌,利差損繼續壓頂
數據顯示,壽險帶動人身險在去年底開始發力增長。人身險累計原保費收入同比增速在2022年12月從4%以下,逐月提升,至2023年6月末增速達到14%左右,明顯高于其他險種的增速。
僅6月單月壽險原保費收入同比增長%,頭部險企收獲頗豐。公開數據顯示,6月份人保壽險、太保壽險、新華保險、平安人壽和中國人壽保費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9%、%、%和%。
隨著預定利率%的保險產品陸續退出,市場擔心壽險銷售的大起大落。
財通證券分析師夏昌盛認為,展望后續,新舊產品切換后,代理人蓄客、適應新產品均需要時間,并且保險公司下階段業務重心將在增員上,因此預計8月開始負債端增速放緩不可避免,但無須過度擔憂。
財通證券判斷,2024年負債端向上趨勢不變,24年Q2雖然存在一定的基數壓力,但在居民財富遷移、儲蓄需求旺盛+長期鎖定收益的儲蓄險相對優勢仍然明顯+績優代理人加速企穩、優增改善+開門紅準備充分的情況下,預計24年開門紅及全年NBV仍有望實現正增長。
不過,即便預定利率從%降至3%,保險公司利差損情況并未完全消除。
國信證券孔祥認為,從長期來看,行業競爭賽道的改變疊加政策引導將持續助力人身險企有效控制利差損,優化負債端成本管理。隨著行業產品結構的調整,不同于傳統單一保障型產品,以分紅險、萬能險和投連險等為代表的投資屬性更強的儲蓄型保險產品通過“低保底+高浮動”的形式與客戶共擔投資風險,進一步減小利差可能帶來的損失。
對于險企本身的估值,7月31日,中金公司發布觀點認為,對于宏觀環境的悲觀情緒影響下,年初至今的(險司)新業務表現并沒有被合理定價。資產端的悲觀預期包括對長端利率及股市的預期,當前“活躍資本市場”的政策預期下后者改善可期,保險行業有望乘勢而上。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責任編輯:宋源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