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第3強暴雨!廣州此次降水超24小時,多個氣象站破紀錄
(相關資料圖)
廣州市氣象部門9月8日上午表示,受“海葵”殘余環流和西南季風的影響,廣州出現今年以來最強降水過程。按照廣州市暴雨過程影響指數及等級劃分標準,本次過程(指9月7日8時到9月8日8時,下同)達到特別嚴重影響級別,為近10年第3強暴雨過程(排名第1為2018年臺風“艾云尼”帶來的“6.8”特大暴雨過程,排名第2為2020年“5.22”特大暴雨過程)。本次過程具有“持續時間長、降水范圍廣、降水極端性強、夜雨明顯”的特點。
9月7日夜間至9月8日上午,廣州仍持續降雨
根據廣州市氣象部門觀測,本次降水過程從9月7日早晨持續到8日早晨,降水時間超過24小時,降水時間長,累積雨量大。全市普遍出現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特大暴雨落區主要在番禺區、黃埔區南崗街、增城區新塘鎮和南沙區欖核鎮,大暴雨落區分布在中心六區、花都、從化北部、增城、番禺和南沙。海珠、天河、番禺暴雨紅色預警普遍超過6小時,其中南沙區最長持續時間超7小時。
截至9月8日上午,番禺區12個氣象站打破番禺區6小時雨量紀錄,其中南村鎮梅山村錄得267.7毫米(9月8日0時至05時)的最高紀錄;4個氣象站打破番禺區12小時雨量紀錄,其中南村鎮梅山村錄得336.0毫米(9月7日19時至8日6時)的最高紀錄;5個氣象站打破番禺區24小時雨量紀錄,其中南村鎮梅山村錄得409.5毫米(9月7日9時至8日8時)的最高紀錄。天河區五山街東莞莊路站錄得12小時雨量288.9毫米(9月7日20時至8日7時),打破天河區歷史12小時雨量紀錄。海珠區華洲街小洲村錄得24小時雨量372.1毫米(9月7日9時至8日8時),打破海珠區歷史24小時雨量紀錄。
廣州市氣象局首席預報員傅佩玲分析,今年第11號臺風“海葵”停編后,其殘余低壓環流中心自東向西于9月7日上午移入廣州,由于引導氣流較弱,導致低壓環流移動速度緩慢。9月7日夜間起強勁的西南季風持續向珠三角輸送水汽,在低壓環流東側源源不斷觸發強降水云團,同時雨帶具有有利于雨量累積的“列車效應”特點,最終導致本次持續暴雨過程的產生。
根據廣州市氣象臺9月8日上午預計,9月8日余下時間廣州仍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9月9至10日廣州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截至9月8日10時15分,黃埔、從化、增城已解除暴雨預警,越秀、荔灣、天河、白云、花都暴雨黃色預警生效,海珠暴雨橙色預警信號生效,番禺、南沙暴雨紅色預警生效。不排除廣州其他行政區,后續發布或調整暴雨預警信號。
記者 梁懌韜
來源 羊城晚報·羊城派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