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陳皮”緣何成了“大產業”——江門新會區法院能動司法賦能陳皮產業發展紀實
南方網訊(記者/利玥漾 通訊員/何奎 樓慧琴)啟超故里,陳皮飄香。
“一兩陳皮一兩金,百年陳皮勝黃金”“千年人參,百年陳皮”,貴比黃金的新會陳皮,于2006年被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入方和百藥、入膳調百味、入茶增百香,是中國傳統道地藥材、傳承近千年的瑰寶、飄香海內外的民族品牌。2022年,新會陳皮全產業鏈總產值達190億元,榮獲“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指數”百強榜農業產業品牌第一。
柑香與法韻交融,司法伴產業共富。近年來,江門市新會區人民法院堅持能動司法,一體推進“新會陳皮”全鏈條保護,守好百年傳承、助力一塊小陳皮擴成柑香大產業。
(相關資料圖)
恢復性司法保護產源地生態安全
柑黃秋高爽。
九月的新會柑園,掛果累累,清香裊裊。
“今年柑樹掛果好,馬上就到二紅柑、大紅柑的采摘時節了。”種植戶黃伯穿梭柑樹中喜笑顏開地向回訪的莊華偉法官介紹。
然而,三年前這塊柑地卻面臨絕收的困境。
2020年8月,施工方在黃伯柑園相鄰一側地塊開發建設,不料臺風帶來連續暴雨,工地無法排出的積水直接灌入了地勢較低的柑園。
雨過天晴,柑樹卻大面積干枯,黃伯心急如焚地向施工方討要說法,施工方卻堅持認為臺風導致的水浸屬不可抗力,拒絕賠償,無奈之下黃伯來到法庭起訴。
“土地和柑樹是柑農的命根子。”法庭工作六年,莊華偉深知柑農不易,受理案件后立馬組織專業機構現場勘察,“建筑施工未在雙方相鄰公共之處設置排水管道,積水從地勢高一側流向了地勢低處。”專業鑒定后施工方心服口服。
新會陳皮及其唯一原材料新會柑均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是全國罕有的“一果雙標志”產品。新會陳皮之所以優,土壤生態是關鍵!
損害不僅僅是柑樹,103畝柑地的“傷疤”亟待撫平。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就要以能動司法促進受損生態環境及時有效恢復。
于是,莊華偉組織特邀解紛員,陳皮協會種植專家陳伯、土壤修復機構專業人士共同參與調解。
“柑地是難得的咸淡水交融土壤類型,修復可能需要一兩年的時間。”專家們達成一致意見。
在法官的主持下,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施工方向黃伯賠償損失185萬余元,并承擔后續每年土壤修復費直至通過專業檢測,法院對每期監測結果予以監督。今年,柑樹終于再次收獲。
地理標志既是產地標志,又代表產品品質,源頭保護尤為關鍵。
“種一個好柑”,為加強道地源頭保護,新會法院強化核心產區水源、土地、空氣等生態環境保護,發揮承包經營合同對種糧義務履約約束作用,引導合理處置衍生污染。近三年來化解柑樹種植、土地承包、土壤污染等糾紛152件,新會柑、新會陳皮抽檢合格率達100%。
綠水青山柑果香,“一果雙地標”的新會柑正化生態優勢為發展優勢,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新篇章。
真假“新寶堂”之爭背后的地理標志司法保護
世界陳皮看中國,中國陳皮看新會。
新會陳皮假道海上絲路香飄世界,乃海外華人相認“信物”,當之無愧的經典“國貨”。
新會新寶堂,是6家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業標志核準企業之一,新會陳皮知名品牌,也是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近年來開辟“線下+線上”多銷售渠道,陳皮制品暢銷海內外35個國家170多個地區。
然而,網購平臺上“廣東新寶堂”悄然出現。
“他們在網購平臺混淆消費者,殊不知兩者在用料、效果等方面千差萬別,消費者花高價卻買到假貨,這不僅侵害消費者權益,更嚴重損害了新會陳皮的商譽。”新會新寶堂老板陳柏忠痛心道。
“地理標志的使用是產品質量和信譽的保證,通過長期的經營、維護、宣傳,‘新寶堂’已經成為區別原告與其他同行業市場主體和商品來源的主要商業標識與企業字號。被告將原告公司的企業字號擅自注冊為企業名稱并使用,主觀上有攀附原告商譽的故意,構成不正當競爭。”新會法院依法從嚴從快判決廣東新寶堂賠償經濟損失18萬元,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并變更企業名稱。
為從根源上制止“搭便車”現象,新會法院還發出司法建議,建議電商平臺進行數據篩查梳理,篩選疑似侵權的商家和出售行為43起,促進平臺和有關商戶及時整改。
“有法院護航,我們‘新寶堂’可以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和品牌效應,爭取影響力逐漸擴展至全國乃至國際市場。”陳柏忠欣慰道。
地理標志司法保護是保護知識產權的一項重要內容,近三年來,新會法院審理涉陳皮商標侵權、不正當競爭等糾紛146件,保護企業和品牌的創新動力、創造潛力和創業活力。新會法院院長劉振宇介紹道,“通過廣泛開展知識產權一站式服務,提升‘新會陳皮’核心競爭力,把‘國貨’品牌擦得更亮,更好為鄉村振興、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司法力量。”
從登頂區域農業產業品牌中藥材產業第一位,到入選國家非遺名錄,再到擁有中歐地理標志協定“金名片”,新會陳皮2022年出口銷量增加20%,正一步步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能動司法組合拳促成產業全鏈條保護
一塊小陳皮擴成柑香大產業。
目前,新會陳皮產業鏈不斷擴展到藥、食、茶、健和文旅、金融等6大類35細類100余品種,隨之而來涉及種植、加工、銷售、產品及服務售后各環節的矛盾糾紛也日趨增多。
知屋漏者在宇下。新會法院對近三年來涉陳皮產業糾紛進行實證分析并形成調研報告。其中“建議地方針對‘新會陳皮’地理標志產品進行專門的立法保護”,得到上級領導批示肯定采用。
2020年7月1日,由江門市人大常委會自主起草完成的《江門市新會陳皮保護條例》正式實施,成為廣東省內首部針對單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條例》具有開創性和鮮明的江門特色,為保證新會陳皮的質量和特色,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新會區新會陳皮行業協會秘書長李錦歡表示。
與此同時,新會法院出臺司法服務十條具體措施,從種植端、加工生產到銷售流通,再到產地范圍、工藝等全方位保護,讓陳皮產業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護航下“乘風破浪”。
為深化拓展精準便捷的司法服務,新會法院將腳步向下走、重心向下移,在產業活動集中區域打造“陳皮法庭”,集中辦理涉及種植、產銷、金融等全鏈條糾紛的立案、審理、執行工作,發揮“集中管轄+專業審理+統一執行”的模式優勢,推動糾紛一體化解,實現司法服務再升級。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陳皮產業發展涉及面眾多,行政機關的質量監管、行業協會的規范引領、生產廠家和種植戶的技術水平等方方面面都影響著產業發展。近年來,新會法院牽頭設立了“陳皮司法保護中心”,先后走訪企業37家,征求意見建議45項,協同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13個,為構建整體保護大格局創造了嶄新平臺。
……
積極促推地理標志單獨立法、規范性文件健全完善、凝聚各部門同向發力,新會法院以能動司法“小切口”推動陳皮產業“大變化”。如今,江門新會現有陳皮經營主體逾2000家,帶動當地就業7萬人,實現全區農民平均增收2.2萬元。
“保護一個‘地標’,帶動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法院將優質司法服務延伸到陳皮產業全鏈條,我相信,有了法院的護航,‘新會陳皮’的陳香一定會飄得更遠、更持久。”全國人大代表、臺山市斗山鎮綠稻農場場長陳奭榮說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