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幼兒園“去小學化”有力有效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讓幼兒園“去小學化”有力有效
幼兒園“去小學化”,將有法可依。8月28日,學前教育法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初次審議。草案的一大亮點,是明確了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除必要的身體健康檢查外,不得組織任何形式的考試或者測試。防止保育和教育活動小學化,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課程內容、采用小學化的教育方式。
至少在十多年前,教育部等部門就已經關注到幼兒園“小學化”現象,并多次發文規范。概言之,凡是超出幼兒認知能力的,都是某種意義上的“小學化”。比方說,教育內容方面,要求幼兒每學期背誦多少古詩;教育方式方面,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長時間地端坐聽講;教育環境方面,桌椅成為活動室的主要設備,玩具以及各種操作性材料消失不見,等等。
幼兒園“小學化”,有應試教育環境的影響,也因部分家長缺乏科學的教育觀念,最常見的就是,我們生活中經常能聽到的“我們家小朋友多小就會干嘛干嘛了”。也有不少人清醒認識到,學前“搶跑”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不僅剝奪了他們童年的快樂,更挫傷了其學習興趣,可能會導致孩子“后勁不足”。一直以來,社會對學前教育法的重要期待之一,就是從更高的法律層面禁止幼兒“搶跑”。草案嚴禁幼兒園“小學化”,明確要求幼兒園應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有利于提高學前教育質量,避免揠苗助長。
相較于集中授課、知識講授,創設游戲化情境、進行探索性互動、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其實是需要花費更多心思的。所以不客氣地說,幼兒園“小學化”,其實是幼師教育理念落后、教學能力不足的表現。糾正這一現象,提高幼師質量是關鍵。這一方面要求改變幼師收入低的現狀,強化幼師待遇保障和發展機制,讓幼兒園教師在職稱評定、崗位聘任(用)等方面享有與中小學教師同等的待遇;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保證幼師質量。
不容忽視的是,由于出生人口變化,適齡幼兒減少,有的幼兒園“一孩難求”,甚至一些地方出現“關停潮”。一個直觀的數據:2022年全國幼兒園數量較上一年減少5610所,為15年來首降。不少媒體關注到,為了競爭生源,一些幼兒園開設了各種“特色課程”吸引家長,如珠心算等體智能課;還有的為了節約成本,將配班老師換成實習生、減少玩具開支等;更為普遍的是,幼兒園不再新招聘幼師。新形勢下,防范“小學化”現象反彈,普及有質量的學前教育,需要有關部門統籌當前和長遠,根據新型城鎮化進程和學齡人口變動趨勢,科學規劃學前教育資源配置;也需要提高對學前教育投入比重,促進學前教育事業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
推動幼兒園“去小學化”有力有效落實,除了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必要的投入和人才保障也要跟上。(維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