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中國多地樓市成交下滑 一線城市同比降逾三成
一季度中國多地樓市成交下滑 一線城市同比降逾三成
資料圖:置業顧問向民眾推薦商品房戶型。 中新社記者 韋亮 攝
在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放松以及同步建設長效機制等預期之下,今年一季度,中國多地樓市成交下滑,不過城市間分化明顯,其中,一線城市房地產成交量持續低位。
中國指數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一季度,受監測的25個主要城市中,15個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同比下降,其中南寧下降幅度達60.48%,北京同比降幅也超50%;在同比上升的城市中,泉州升幅為86%,深圳次之,同比上升67%。
分各線城市來看,中指院數據顯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一季度商品房成交面積為551.83萬平方米,同比下跌33%。除深圳外,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城市同比成交量均明顯下滑。以北京為例,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北京新建商品住房(不含保障房)合計僅簽約2723套,創下歷史單季度最低。
此外,杭州、南京、蘇州等13個二線代表城市一季度商品房成交面積為2785.58萬平方米,同比下跌3%;東莞、惠州等8個三線代表城市成交面積合計為943.36萬平方米,同比下跌12.6%。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大致反映出同樣的趨勢。該機構對包括北京、大連、重慶等在內的30個熱點城市房地產成交量進行統計。數據顯示,上述30大城市一季度合計新房成交量約為32萬套,同比下滑15%。其中,一線城市樓市成交持續低迷,而東北部和西部城市房地產成交量上漲最為明顯。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2018年房地產市場分化依然是最主要特點,一二線市場預計將持續平穩。
中指院報告則認為,2018年一季度全國兩會召開,此后,各地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繼續實行分類調控,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隨著“因城施策”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不斷細化,調控逐漸深入到各地區、縣層面,預計未來市場成交量仍將保持低位。 (記者 龐無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