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銀行ATM掃二維碼取款被叫停 專家稱其違規
蘭州銀行ATM掃二維碼取款被叫停
蘭州銀行推微信支付寶在ATM掃碼取款業務,專家稱其違規;騰訊、支付寶稱是銀行自行開展
蘭州銀行推出的“掃碼取款”業務被叫停。此前蘭州銀行客戶使用微信或支付寶掃蘭州銀行ATM上的二維碼,即可對余額提現。這一業務引發廣泛關注。
9月7日,新京報記者從接近蘭州銀行的監管人士處了解到,蘭州銀行這項業務已被叫停。同時,新京報記者從騰訊、支付寶方面獲悉,使用微信和支付寶從ATM上掃碼取款業務由蘭州銀行自行開展。
掃碼取款業務上線僅2天
9月4日,蘭州銀行官方微信宣布,即日起蘭州銀行ATM上線掃碼取款業務。
根據蘭州銀行的宣傳材料,微信和支付寶用戶在蘭州銀行任一ATM上點擊“二維碼取款”,輸入取款金額后,ATM屏幕自動生成取款二維碼,這時用戶打開微信或者支付寶掃描二維碼,輸入支付密碼,ATM就會自動吐鈔。
據悉,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寶”ATM掃碼取款的手續費為0.3%,并且只支持使用錢包余額和借記卡取款,不支持理財賬戶“余額寶”、“理財通”和信用卡。ATM掃碼取款單筆限額5000元,單日累計限額20000元。
蘭州銀行推出的掃碼取款業務在網絡上獲得不少網友關注。有網友稱,“以后不用帶卡也可以取款,很方便。”還有網友表示,“蘭州銀行這個合作,感覺有跨時代的意義。”
不過在9月7日,新京報記者從接近蘭州銀行的監管人士處獲悉,目前該項業務已被有關部門叫停。此前9月5日,蘭州銀行官方微信中關于“掃碼取款”的消息也已被刪除,當晚被暫停。9月6日,總行層面發文明確要求叫停。
騰訊向蘭州銀行提出異議
有業內專家認為,蘭州銀行推出的這項業務違反了監管方面的規定。中國人民銀行《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第九條規定,支付機構不得經營或者變相經營證券、保險、信貸、融資、理財、擔保、信托、貨幣兌換、現金存取等業務。
據了解,蘭州銀行的ATM掃碼取款方式為,用戶使用微信支付等向銀行商戶號付款,支付成功后銀行在ATM吐出鈔票給到用戶。
新京報記者從騰訊方面了解到,蘭州銀行是微信支付的商戶,但取款業務由蘭州銀行自行開展,微信支付不知情、也未提供過特殊支持。
“我司在發現蘭州銀行從事相關業務后,已超出原協議內的合作范圍,因此對蘭州銀行提出異議,目前,該業務已停止。”騰訊方面回應稱。
對于蘭州銀行推出的掃碼取款服務,支付寶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這并不是支付寶推出的服務,也不是雙方協議的合作內容。(記者金彧 陳鵬)
■ 觀點PK
郭田勇???
蘭州銀行或為提高客戶黏性
有業內人士對蘭州銀行此舉并未直接下判斷,而是表示蘭州銀行此舉有存疑之處。
“以前各家銀行沒有嘗試過微信、支付寶可以在銀行的ATM上取款,蘭州銀行的此舉算是一種‘創新’吧,”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認為,蘭州銀行此舉或為了提高銀行獲客能力、改善消費者體驗、增加銀行客戶的黏性等。
在郭田勇看來,蘭州銀行的“創新”需要考慮到相關的規定。“支付寶、微信和銀行屬于關聯賬戶,本質上是互聯網金融機構的賬戶,和可以直接在ATM上取款的銀行賬戶不一樣。”
銀行跨行掃碼取款是否存在風險?
“目前銀行跨行掃碼取款的風險和安全性尚未觀察出來,但支付寶、微信也用于支付,至今沒有發現風險問題。”郭田勇說,銀行跨行掃碼支付行為的關鍵不在于風險問題,而是微信、支付寶賬戶和銀行賬戶分屬不同賬戶類型。(侯潤芳)
董希淼???
蘭州銀行明顯違規,不是創新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蘭州銀行此舉并不是創新,而是明顯的違規。
“支付賬戶不能提取現金,支付企業也不能經營貨幣,這些都有很明確的規定。”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經營貨幣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才有的職能,支付賬戶與銀行賬戶是兩個不同的體系。“蘭州銀行的行為類似于拿著C照去開大客車,因為違規,所以可能被叫停了。”
據《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第三章第九條規定,支付機構不得經營或者變相經營證券、保險、信貸、融資、理財、擔保、信托、貨幣兌換、現金存取等業務。第十一條規定,支付賬戶只能消費、轉賬以及購買投資理財等金融類產品,即便是最高級別的III類賬戶也沒有取現功能。
董希淼認為,就具體業務而言,蘭州銀行此舉意義不大。“支付寶、微信本身就是捆綁銀行卡,如果要取現,用銀行卡不是更直接?如果不想用銀行卡,無卡取現、刷臉取現也已經日益普遍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網友看來,蘭州銀行此舉助于為消費者提供便利。而在董希淼看來,安全和便捷之間存在一定的底線。“輸入銀行卡密碼這個流程沒有了,只要輸入微信或者支付寶密碼就行了,掃碼取款業務會突破多方面的監管規定,可能存在潛在的金融風險。”(侯潤芳)
■ 看點
蘭州銀行曾推靜脈取款
蘭州銀行再次因“創新”引發關注。實際上,蘭州銀行這些年確實頗有創新精神。
2013年9月10日,蘭州銀行全國首推“手指靜脈”存取款業務。業務具備無卡存取款、無需密碼、私密性高等優勢,方便了客戶。也就是說,動動手指就能取款,再不用擔心自己設置的六位密碼被盜。
2015年5月,蘭州銀行在全國首創“二維碼無卡取款”業務并上線。此項業務的具體運作是,客戶在取錢時不需攜帶實體銀行卡,只需通過手機銀行中的“二維碼”菜單掃碼就可取款。
2015年12月,蘭州銀行推出ATM人臉存取款業務,通過人臉圖像采集、人臉定位、活體驗證、人臉識別預處理、記憶存儲和比對辨識,達到甄別客戶身份信息,并對客戶注冊信息真實性進行驗證的目的,最高準確率可達到99.5%。(侯潤芳)
■ 焦點
中小銀行壓力大打“擦邊球”
對于此次蘭州銀行新業務引發爭議一事,蘭州銀行領導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銀行雖然地處西部,但是一直勇于創新,為客戶提供更便捷的服務。對于此項被叫停的業務不方便多說。
一位地方城商行行長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蘭州銀行此舉的確解決了不少出門不帶現金和銀行卡人士的需求。對于一家小銀行來說,這樣的技術創新也投入了不少的人力財力。
他認為,作為地方城商行目前生存環境日益惡劣,競爭日益加劇,尤其是大、中型銀行以及阿里、京東、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在消費金融發力的多重夾擊,中小銀行的蛋糕正在被瓜分。因此,小銀行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堅持創新。
“因此,地方中小型城商行必須要創新,否則難以為繼”。他建議,對于蘭州銀行的這項掃碼取款業務不應該簡單叫停,而是應該評估其技術是否過關,到底有多大風險,是否可承受等。如果風險可承受,就應該鼓勵。事實上,在ATM機取款的早期,監管和業內人士也認為不安全,但是,招商銀行在充分評估之后,反而加大了日取款額度,隨后其零售市場不斷擴大。
據媒體報道,在2016年二季度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交易規模市場份額中,支付寶占比42.8%,財付通占比20%,二者已經瓜分超六成的市場。
在嚴監管和互聯網金融大發展的背景下,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利用豐富的線上場景在金融市場攻城略地,而大型商業銀行則已建立屬于自己的護城河,夾在中間的中小商業銀行面臨的生存壓力與日俱增。
因此,在產品和業務上的創新成為不少中小銀行尋求突破的重要路徑。有些銀行在此過程中可能會行走在違規邊緣,打監管的“擦邊球”。
除了蘭州銀行推出了二維碼無卡取款業務外,不少其他銀行也推出了類似業務。如郵儲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等都已陸續推出二維碼轉賬業務。(侯潤芳 金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