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五年間凈利潤增逾3成 有銀行理財余額較年初降2000多億
銀行業五年間凈利潤增逾3成
銀行業資金空轉減少態勢延續,銀行理財產品規模7連降,同業理財今年累計減少2.2萬億元
今年以來,銀行業資金空轉減少的勢頭繼續保持和鞏固,脫虛向實的資金進一步回流。
9月15日,銀監會發布8月份最新數據顯示,此前備受關注的同業業務持續收縮,其中股份制銀行同業資產與年初相比降幅達45%。與此同時,8月份理財產品增速連續下降。8月末,理財產品余額同比增速降至6.5%,較去年同期下降27個百分點,已連續七個月下降。
今年8月末銀行業總資產239萬億元,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13.2%,不良貸款率1.86%,均保持較好水平。
此外,記者通過梳理銀行業最近五年的數據發現,銀行業資產規模5年間增長逾80%,凈利潤從1.24萬億元增長至2016年底的1.65萬億元,增幅高達33%。凈利潤增速趨于合理,從此前的兩位數高增長、低速增長、兩年的轉型期,至當前的7.92%。
8月銀行同業負債、資產增速均為負數
自上半年銀監會采取一系列整治市場亂象和彌補制度短板的政策措施以來,銀行資金空轉減少,8月份繼續延續這一態勢。
同業業務持續收縮,同業資產、同業負債分別較年初減少3.2萬億元和1.4萬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3.8%和-1.6%。前期同業業務增速較快的中小銀行下降尤為明顯,股份制銀行同業資產與年初相比降幅達45%。
在8月18日“銀監會近期監管工作通報”通氣會上,銀監會審慎規制局局長肖遠企曾表示,自銀監會治理亂象以來,銀行業同業業務收縮,這是自2010年以來首次出現的現象。截至2季末,同業資產和同業負債余額比年初均減少1.8萬億;同業業務增速由正轉負,同業資產減少5.6%,同業負債減少2.3%。
肖遠企告訴新京報記者,8月份銀行同業負債、同業資產的增速均為負數。在不同的銀行之間,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和中小銀行下降更加明顯,這與此前上述銀行同業業務增速比較快有關。
有銀行理財余額較年初降2000多億
銀監會數據顯示,8月末,理財產品余額同比增速降至6.5%,較去年同期下降27個百分點,已連續七個月下降,其中同業理財今年以來累計減少2.2萬億元。
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部分理財業務發展較快的銀行,目前增速逐步回歸較合理水平,股份制銀行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家銀行,理財余額較年初減少2000多億元。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理財余額的同比增速,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了40和90個百分點。
今年6月份,銀監會披露5月底銀行理財規模為28.4萬億元,相比4月份的30萬億元,凈下降了1.6萬億元,為十年來最大的單月降幅,同比增速更是跌至9%,罕見地進入“個位數時代”。
肖遠企表示,自上半年銀監會采取一系列整治市場亂象和彌補制度短板的政策措施以來,銀行資金空轉減少,未來這一勢頭將延續。數據顯示,前期同業業務增速較快的中小銀行下降尤為明顯,其中股份制銀行同業資產與年初相比降幅達45%。不過,肖遠企指出,“目前銀行理財資金的投資結構有變化,投向非標資產占比為16%左右。這和實體經濟的盈利能力提升有關系,與大的經濟形勢向好有關。”
投資業務中,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增速顯著下降,這部分投資也是資金空轉現象較突出,嵌套層級較多、加杠桿較明顯的領域,經過治理,目前只增加了8000多億元,同比少增4萬多億元,增速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6.7個百分點。
昨日,民生銀行相關部門負責人稱,截至今年8月末,民生銀行理財余額1.19萬億元,比年初下降2300多億元,二季度以來主動壓縮同業理財規模近4500億元。
業內人士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同業理財規模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銀行機構投資同業理財的態度比較謹慎,很多銀行選擇到期不續投;二是從資金來源來看,今年以來同業理財成本居高不下,明顯高于個人理財,各家銀行更愿意發行個人理財,發行同業理財的意愿下降;三是從投資資產來看,同業理財成本變化超過了債券、貨幣市場工具等資產的收益上升幅度,利差收窄,盈利性大幅下降;四是一段時間以來,資金市場波動加劇,同業理財流動性管理難度加大,各家銀行態度趨于謹慎。
嚴查個人消費貸款違規購房
近期,多項金融數據顯示消費貸款增速“驚人”。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居民新增消費性短期貸款1.06萬億元,累計同比多增7137億元,增幅高達106%,而去年全年僅新增消費性短期貸款8305億元。
與此同時,上市銀行的半年報紛紛披露,消費貸款激增。截至今年6月末,平安銀行消費金融貸款余額達2770.9億元,上半年新發放貸款1294億元,同比增長255.49%;建設銀行消費貸款余額今年上半年激增830.37億元,較去年末增長110.66%。
北京、深圳等城市再度排查違規首付貸、消費貸違規購房等引發市場關注。
新京報記者獲悉,目前各家銀行已根據北京銀監局發布的《通知》開展自查,主要針對單筆貸款20萬以上的個人消費貸和100萬以上的個人經營性貸開展自查以及信用卡透支不低于20萬元用于支付購房款,重點檢查“房抵貸”等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情況。
在海通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姜超看來,短期消費性貸款的爆發式增長可能與地產銷售密不可分。地產銷售仍在增長,但去年下半年以來銀行房貸額度逐漸受限,部分居民購房貸款或借道短期消費貸款完成,導致居民短貸的高增長。
“只要首付貸款不符合按揭貸款規定,就屬于規范的對象。”對此,肖遠企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對于消費貸挪作住房按揭首付款這一違規行為,銀監會一直有相關監管要求,今后在現場檢查等方面還將加強監管,包括首付款不得來自消費貸款,必須是自有資金,“房抵貸”產品也在規范之列。“目前監管所關注的,一是要跟蹤資金使用去向,看是否用于消費行為;二是要遵守消費貸款的有關規定,每一筆金額有限額;三是看消費者是否有還款能力等。”肖遠企說。
新京報記者 金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