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到底是怎樣的政策?實行后會存款發生什么變化?
來源: 金投網 ┆ 時間: 2021-02-01 16:41:52
最近有消息稱,英國央行將開始研究負利率,以此對抗疫情造成的經濟打擊。不少人可能對“負利率”感到疑惑,這到底是怎樣的政策呢?
負利率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由當時德國經濟學家西爾沃·格賽爾提出,在經濟危機時大部分人為規避市場風險將錢存起來,導致經濟下行和信用收縮的風險進一步加大。他認為,此時央行應當實施負利率,對貨幣征稅,刺激人們去消費。
具體做法是怎樣呢?以往錢存在銀行,銀行會按照一定利率計息。但是在實行負利率政策后,銀行不但不給利息,反而還要收取一定費用,也可以理解為“現金征稅”。
放眼全球,曾實施負利率政策的國家和地區有日本和歐洲。到底有沒有刺激經濟的效果呢?2016年日本實施負利率后,僅僅一年日本的經濟增速從0.3%上升到2.5%左右,如此看來,負利率政策確實能有一定成效。
如果負利率政策如此見效,為何沒有在全球流行呢?一般來說,國家只有在經濟狀況處于停滯不前的邊緣,才會考慮負利率政策。此外,負利率政策下,居民會更愿意將資金進行項目投資,以獲取更高收益。
但如果此時金融機構投資失敗,債務危機將有可能進一步加劇。所以,國家會慎重考慮自身國情和各種綜合因素,才能判斷是否實行負利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