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上3300點 A股的路如何走
沖上3300點 A股的路如何走
上周五,A股市場周期與成長齊飛,金融與資源共舞,權重“大龍頭”獲得資金拉升輔以題材概念活躍,最終刺激滬綜指邁上3300點臺階,創出20個月新高。不過,7月多項經濟數據回落;央行緊平衡態度不變,連續展開凈回籠;以及企業盈利增速下行沖淡了此輪突破的成色,疊加量能未能有效放大,令上漲的持續性成疑。
分析人士預計,盡管宏觀經濟、增量資金等因素均不支持A股走出趨勢性行情,但結合7-8月市場走勢看,供給側改革持續推進和“去產能”加速提振投資者周期品預期,接下來周期機會依然優于成長,投資機會并不匱乏。與此同時,地方混改升溫也會頻頻營造局部熱點,吸引資金參與炒作,市場大概率重歸結構性行情。
創20個月新高
3300點是2016年以來重要的投資心理關口。今年以來,滬綜指數度發起沖擊,始終無法實現對該點位的有效突破。上周五,在市場風險偏好高漲、超跌權重拉升雙重作用下,滬綜指以一根長陽線再度站上3300點整數關口,收盤報3331.52點,刷新20個月以來新高紀錄。與此同時,滬綜指揚升60.01點,當日大漲1.83%,創出一年來最大單日漲幅。
從盤面看,權重股集體走強是大盤強勢突破的重要原因,以中國人壽、交通銀行、工商銀行等為代表的金融股抱團上漲又成為帶動指數躍升的主要力量。其中,交通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當天分別上漲5.58%、4.05%和3.69%,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也分別大漲5.90%和4.88%,截至收盤時,上證50指數日漲幅達到2.26%,顯著跑贏其他主要指數,放量改寫兩年來新高。
分析人士認為,上周五A股大漲是在天時、地利、人和因素同時給力的情況下誕生的。一方面,創業板指下破1800點后短期回踩需求釋放,中小盤股行情爆發烘暖市場做多人氣;另一方面,前期鋼鐵、化工、采掘等權重板塊連連回調,存量格局下,市場天平重新偏向資源類品種,而橫向偏低的金融品種估值“洼地”待填。此外,7月經濟數據回落但幅度仍在預期內,市場風險偏好并未因此受到傷害,疊加兩融杠桿資金連續凈流入,令主導A股久矣的“蹺蹺板”行情當天意外缺席,普漲格局重掌A股大權。
“不過,普漲之下市場也留下一些遺憾,如兩市量能并未明顯放大,技術上出現超買;同時創業板近期受制于半年線影響較大,若無超預期因素,連續突破難度較大。而一旦失去成長股‘搭臺’,大盤龍頭股的‘戲’也難以唱出聲勢。”分析人士認為,短期來看,諸多利好疊加爆發的情況難以持續,預計新高過后,滬綜指暫時難有進一步作為。
上漲持續性存疑
一輪中等級別的上漲可以改變投資者預期,卻無法扭轉市場流動性。若無中長期資金入場參與行情,此番指數形態的突破很難延續。
僅從上周五盤面看,滬深兩市成交額分別為2270.41億元和2390.77億元,環比基本持平,同期深成指雖然未能追隨滬綜指共創新高,但其也處于年內高位,這令指數表現和資金力量呈現典型的背離狀態。并且,以絕對量能來看,當天滬深兩市成交額甚至低于上一次大盤沖鋒3300點時的水平。而隨著市場中樞上移,推動指數上行所需的資金需求勢必水漲船高,這為接下來大盤走勢蒙上了一層陰影。
另外,全市場來看,央行“削峰填谷”、維持市場流動性平穩態度不變,上周央行在公開市場上連續凈回籠,累計金額達到3300億元,盡管有機構預計9月財政存款凈投放大概率超過5000億元,但遠水難救近火,A股流動性也就很難談得上顯著改善。
中信證券分析師秦培景認為,當前金融監管節奏平緩,但趨嚴的方向不會改變,加上近期基本面預期不錯,長端利率缺乏下行基礎,預計未來將整體保持平穩。
宏觀方面,我國經濟基本面并未走出底部區間,這也是大盤向上攀升面臨的主要壓力。數據顯示,1-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2481.2億元,增速比1-6月份放緩0.8個百分點;1-7月固定資產投資337409億元,同比增長8.3%,但增速一定程度上低于預期;同時,房地產成交依然低迷,需求層面,上周30個大中城市房地產成交面積累計同比下跌34.91%,相比上上周-34.53%繼續下降。可以說,當前宏觀環境也不支持A股走出系統性上升行情。
這一點從企業盈利方面也體現出來。目前已經發布中報或預告的非金融企業,中報業績增速從一季報的70%高位回落至46.7%,并且伴隨宏觀溫和放緩,企業進入去庫存周期,非金融企業盈利增速仍將繼續下滑。如果說7月以來周期行情的啟動主要依賴于“市場預期差”,那么在大盤站上3300點之后,過度偏離的預期將面臨動態修正。
分析人士表示,短期來看,不排除受到投資者情緒刺激,市場仍有慣性上漲可能,但受制于宏觀、流動性等中長期因素支撐力邊際弱化,市場持續上漲可能性微乎其微。
回歸結構性行情
方正證券認為,隨著金融風險的逐步處置,未來發展核心將聚焦于工業升級以及創新。從經濟基本面來看,經濟波動收窄,升級重于周期,結構的變化將成為中期主導因素,而制造業規模的擴張、產能的釋放和技術的改進將得以延續,市場業績向好的中期趨勢不改。
“雖然前期已有明顯上漲,但周期整體上依然擁有更多機會。”秦培景認為,周期的弱點是前期已有明顯漲幅和獲利了結問題,這需要時間消化和等待;而成長的主要弱點是大部分行業PEG依然很高,中期上行空間非常有限。從買賣的沖擊成本和流動性來看,周期相對成長仍占有優勢,但需要注意的是周期品種后續行情節奏和選股邏輯。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場仍處于中報沖刺階段,業績高增長的周期品,尤其是供給收縮的上游企業仍處在盈利驅動的窗口期內,上周五周期復暖刺激大盤抬升也表明,當前投資者敢于做多的重要理由仍然是看好周期行業盈利改善,“看長做短”邏輯尚難證偽。這一方面揭示,接下來市場并不悲觀,市場中樞其實相對穩固,另外也預示,周期股表現占優的結構性行情尚難打破,市場大概率重回結構市。
另外,中國聯通混改打開了資本市場主題投資的窗口。分析人士認為,在周期行情之外,預計央企混改、地方國資改革等題材也將持續受到資金關注,隨著改革進展推進,相關股票有望反復受捧,從而營造出較為明顯的局部賺錢效應。記者 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