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雄激素高 后代更易患糖尿病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院長黃荷鳳領銜的課題組,新近在研究中發現,女性妊娠前患高雄激素癥可能增加子代糖代謝異常的風險。該研究論文日前在線發表于《細胞》出版社和《柳葉刀》雜志支持的《E生物醫學》雜志上,為胚胎源性疾病理論提供了新的支持。
高雄激素癥是育齡期婦女最常見的生殖內分泌疾病之一,其發生率在不孕人群中高達15%。既往研究表明,卵泡內過多的雄激素干擾卵子發育潛能,并進一步影響受精和胚胎發育。近年來,通過輔助生殖技術的應用,高雄激素癥女性可以獲得與正常女性相當的妊娠率,但其子代的近遠期健康狀態并不明確,這一問題已經引起科學家的廣泛關注。
在研究中,科研人員首次開展了一項針對高雄激素癥出生子代的前瞻性隊列研究,對1782名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助孕的女性進行了長達6年的隨訪。結果表明,妊娠前患高雄激素癥的婦女,其子代在學齡前即表現出了顯著升高的空腹血糖水平及HOMA-IR指數。這些兒童中有2.56%出現了前驅糖尿病,發病率是對照組兒童的近4倍。
進一步研究發現,高雄激素在體內和體外均改變人類卵母細胞中糖代謝關鍵印記基因的表達,這一改變在子代外周血細胞中也同樣存在。為了驗證這一臨床發現,科研人員通過大鼠模型得到類似的表型。妊娠前高雄狀態的雌鼠,其子代在幼年期即出現了胰島素分泌障礙及糖尿病,并且在成年后也不能得到糾正。尤為重要的是,通過代間遺傳效應,這一表觀遺傳“烙印”被傳遞至子代靶細胞——胰島細胞(體細胞)中,并一直攜帶至成年。
黃荷鳳認為,課題組研究從表觀遺傳學的角度,揭示了女性高雄激素通過干擾親代配子相關印記基因從而導致子代靶細胞表遺傳改變,進一步致其糖代謝異常的分子機制,為生殖內分泌障礙致子代胚胎源性疾病的發病機制提供了證據。同時,表觀遺傳學的傳代效應也為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發病機制研究開拓了全新的領域。(記者胡德榮)(來源:健康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