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快推進DRG收付費方式改革 逐步擴大覆蓋范圍
我國加快推進DRG收付費改革 逐步擴大覆蓋范圍
DRG收付費,又稱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收付費,是將病人按照疾病嚴重程度、治療方法的復雜程度以及資源消耗的不同分成若干組,以組為單位分別定價打包支付的一種付費方式。今年是從國家層面推進DRG收付費改革的第一年,如何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制度優勢的DRG收付費體系,成為業界關注的重點。9月14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馬曉偉在此間舉行的中國DRG收付費大會上表示,醫保收付費改革是“十三五”醫改工作的重要任務,要發揮收付費方式改革在醫改中的杠桿作用,不斷摸索和創建包括門診、住院、社區等整個醫療體系收付費的改革。從國家層面做好頂層設計,兼顧試點先行,以點帶面,推進收付費方式改革,逐步擴大覆蓋范圍。
大會現場 張彤 攝
加快建立住院以DRG支付為主的復合支付機制
在深化醫改的進程中,支付制度改革一直是重點和難點。國內外實踐經驗表明,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收付費制度在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促進醫療機構降低成本、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是三個關鍵因素,我們把所有可以作為疾病診斷的疾病整理起來,由735位專家歷經兩年時間建立一個全國疾病診斷術語集,叫全國疾病診斷規范術語集,這也是首次把疾病診斷的名稱統一起來用于C-DRG分組。”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張振忠表示,全國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收付費制度,是在借鑒國際經驗和我國部分省市推行DRG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緊密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和醫療保障體系以及公立醫院補償機制的實際情況,所創建的一套供全國應用的公益性收付費體系。
據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傅衛介紹,從2015年開始,國家就相繼推出了一系列與醫保支付制度改革有關的政策。今年6月,國家衛生計生委在深圳召開DRG收付費改革試點啟動會,確定在三明、深圳、克拉瑪依市以及福建省的三家醫院共計有36家醫療機構開展DRG改革試點。
國家財政部社會保障司副巡視員祖國英表示,DRG支付改革將在中國全面推開。財政部將積極主動參與制定相關政策,總結典型地區經驗,推廣各地加快建立住院以DRG支付為主的復合支付機制。
“實踐表明,按DRG收付費是現代化衛生經濟管理的工具,是對住院病人直接管理的有效方式。”馬曉偉說,DRG收付費改革是一項牽扯整個衛生行業的系統工程,對衛生信息的基礎建設、衛生標準的統一規范、醫療機構的診療行為,促進以成本為核心的動態價值調整機制,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也正因為這樣,DRG收付費改革的有效推進,還需和其他改革相關衛生政策緊密配合,如要與分級診療協同、與醫保政策協同等。
引導醫院和醫生主動參與改革尤為重要
國家衛生計生委財務司副司長樊摯敏表示,作為世界宏觀、中觀、微觀的經濟杠桿,DRG收付費方式有著強大的功能,可以調動多方,實現醫療衛生綜合改革的五大目標。一是整體打包,有利于控制醫藥費用的不合理上漲;二是收付一體,有利于廣大人民群眾收益;三是標準統一,有利于形成全國統一的制度規范體系;四是分級定價,有利于促進分級診療格局形成;五是優化監管,有利于建立現代醫院的管理制度。
據樊摯敏介紹,國家衛生計生委財務司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收付費規范的基礎研究工作,到目前為止已牽頭制定了三類收付費規范,先后完成了《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范》、《按病種收付費技術規范》、《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收付費規范》。
“目前C-DRG收付費規范和C-DRG收付費改革試點工作,已把福建三明、廣東深圳和新疆克拉瑪依作為試點城市,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福州市第一醫院和廈門市第一醫院作為試點醫院開展試點工作,我們叫‘三+3’的試點格局。近期,河北省的唐山、邯鄲兩市也在試點準備階段。”樊摯敏說,DRG試點是有條件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至少需具備四點要求:一是領導要高度重視;二是“三保合一”要到位;三是信息化水平要上臺階;四是精細化管理要上水平,所以DRG是在積極穩妥的過程中推進的。
樊摯敏表示,下一階段首先要抓好試點,完善改革政策,引導醫院和醫生主動參與改革尤為重要。今后還需進一步研究制定激勵政策,給醫療機構提供適當的財政或非財政激勵,充分調動醫院和醫務人員的積極性,確保改革任務順利完成。
張振忠強調,推進DRG收付費制度改革還要堅持一些原則,包括推行DRG收付費覆蓋范圍,統一性與差異性相結合,未來醫院增收在于成本管理、提高醫療質量、安全和效率,建立與醫改目標相一致的薪酬體系,公開透明持續性動態改進等。張振忠說,“在推進過程中,我們希望它是支付和收費領域里的百度地圖,大家在使用過程中共同完善它、提高它。”
構建整合型服務體系是未來發展趨勢
去年,我國發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了未來十五年中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和發展的方向和路徑。其中在五大健康領域的優化健康服務方面,提出要建設整合型服務體系。
國家衛生計生委體制改革司副司長莊寧表示,構建整合型服務體系,也是國際未來發展趨勢。我國近年來大力推進的分級診療制度,也是整合型服務體系中關鍵的一環。莊寧表示,構建整合型服務體系,有5個方面需要重點關注。一是把“以人為本”作為整個服務的核心進行打造;二是以團隊為基礎的人口健康責任制;三是衛生信息化;四是改變以醫院為重心的醫療衛生服務模式,要把基層放在首位,要提升基層能力;五是患者參與和自我管理,整合型服務體系是供需雙方的事情,需要社會、政府和個人三方共同發力,才能實現全民健康水平提升,才能打造一個系統完整合理的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
莊寧還強調了“四個共同體建設”,即服務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和管理共同體,使上下之間真正形成四位一體共同服務的取向。特別是利益共同體,是密切上下之間聯系最有力的紐帶。而DRG的支付方式是形成良好利益共同體的一個非常有力的撬點。通過醫保的支付價格改革、財政投入、人事薪酬等機制創新,使醫聯體建立利益共享與分配機制,同時還要配套改革財政補償機制,使外部的壓力政策真正內升到每一名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從而切實轉變成老百姓受益的服務。
據悉,中國DRG收付費大會由國家衛生計生委體改司、國家衛生計生委財務司和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指導,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衛生經濟學會衛生服務成本與價格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國際科技會議中心承辦。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德國、法國、丹麥等國際專家分別就DRG實施中的經驗與體會以及對中國的建議等內容做主旨發言。來自深圳、三明、克拉瑪依等試點地區的專家也分別就C-DRG試點相關的問題做專題講座。當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還被世衛組織任命為“世界衛生組織中國分類術語與標準合作中心”,并舉行了揭牌儀式。(劉映)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