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欧美蜜月av,久久狠色av噜噜狠狠狠狠97,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免费看成人啪啪

您的位置:首頁 > 健康頻道 >

中國醫學救援協會科普分會成立大會在京舉行

來源: 新華網 時間: 2017-11-25 16:23:15

中國醫學救援協會科普分會在京成立

在救援現場,世界公認的“黃金搶救時間”是意外發生后的前4分鐘,科學普及全民急救教育刻不容緩。為進一步推動急救救援科普工作,傳播急救、互救、自救知識與技能,11月25日,由中國醫學救援協會主辦,中國醫學救援協會科普分會承辦,中國醫學救援協會科普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一次理事會在北京舉行。

大會選出第一屆科普分會理事、常務理事、領導班子人員,并確立科普分會的主要職責和行動規劃。中國醫學救援協會會長李宗浩兼任科普分會會長、北京雪中金康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家起當選科普分會常務副會長,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何忠杰、上海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趙靜、北京天壇醫院介入神經病學科主任繆中榮、北京聯慈健康扶貧基金會理事長朱定良、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王永剛、甘肅省人民醫院楊蓉佳、海南醫學院黨委書記呂傳柱當選副會長,北京鵲山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陳飛當選秘書長,此外,成行、崔培林、都海郎、張少鵬、李晨玉、石欣、高博當選副秘書長,大會還選舉了56位常務理事成員和193位理事成員。

公眾急救科普知識亟待提升

急救是一門很重要的非常實用的技能,只有通過系統學習才能全面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才能有效地進行現場急救。據了解,發達國家急救教育普及率高達50%,我國目前每年急救知識普及人群約有1000多萬。

我國急救事業還存在諸多問題:一是急救意識薄弱;二是急救教育缺失;三是急救網絡不均勻;四是急救人才嚴重缺乏;五是救人鼓勵機制缺失。所以,普及急救、自救、互救還需要全民主動學習。國外在提高急救能力方面的很多經驗值得借鑒,比如德國規定10-16歲青少年必須接受1.5天的急救知識教育;澳大利亞的警察、教師、火車乘務員等上崗必須有急救員證書等。

中國醫學救援協會科普分會常務副會長王家起指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預防為主,科普是預防的第一步。做好急救科普需要醫學專家和其它科普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是要樹立精準科普傳播理念,科普工作必須理念先行,做到精準、實用、高效、及時、易學、易懂。二是要推廣百姓看得懂的科普,科普是科學知識與技能的流行,要好玩、好看、有趣、易掌握,讓百姓聽得懂、學得會。三是打造“五新”科普:一是資料新,科普創作應以傳播科學知識為目的,這就要求作品的內容要符合科學,內容充實、真實可靠,這也是科普作品的生命所在;二是思想新,科普工作者要有敏銳的頭腦和敏捷的思維,應以精準作品為武器,向偽科學發起進攻;三是由頭新,在急救科普普及中,任何一件與急救相關的事件發生時,都是開展急救科普的好由頭;四是標題新,好標題能夠抓住培訓者,可以吸引他們學下去,標題不僅要求新,更要求準;五是語言新,一些科普課程資料真實,符合科學,觀點新穎,然后用通俗的語言、生活化的比喻、親身的演練來解釋深奧的醫學道理。通過“五新”來抓住民眾的心,只有以“新”換“心”才能達到滿意的科普效果。

全方位推動急救精準科普傳播

現階段,我國的社會公共安全對緊急救援的需求很大,主要包括突發事件現場“第一反應人”對受害群眾迅速開展科學有效的施救;具有大規模的緊急救援力量擔當的“第一反應人”;緊急救援隊伍快速聯動,把握黃金救援時間,減少人員傷亡。

在中國醫學救援協會的指導下,科普分會將從五大方面發力,一是打造中國應急救援管理和緊急救援培訓教育的產業交流互動平臺;二是進行產業跨界資源整合,加強全國應急產業、醫療產業、大健康產業等產業及企業的凝聚力;三是整合應急救援產業國內、國際資源,建立規范標準的行業專家體系、培訓體系、專業人才體系、專業救援隊伍體系,產品設備物流體系等;四是建設具有國內權威性的統一化、標準化、專業化、流程化、信息化、網絡化的應急救援交流的互動平臺;五是發揮科普的公益組織效應,帶動社會各團體組織協會機構,企業及個人參與社會公益行動中來,以提升全民應急救援的素養與技能。(劉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