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園半馬 跑步迎接冬奧
6月17日,第29屆公園半程馬拉松北京公開賽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舉行。圖為選手準備出發。(賽事組委會供圖)
6月底的一個清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里比往常更熱鬧。早上7時整,隨著“嘭”一聲發令槍響起,近千名跑友從兩只斑馬拱衛的造型處出發,沿著清水綠樹之間的賽道開始半程馬拉松征程。
算上今年上半年的這場收官戰,兩年來公園半程馬拉松北京公開賽(下稱公園半馬)在北京各大公園里已經舉辦了29場。而主辦方北京市體育局、北京市體育總會的目標是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時舉辦超過100場,總計里程超過2022公里。
賽事小而美
如今,中國各地每月基本都有馬拉松賽舉行。中國田徑協會副主席杜兆才透露,今年各地舉行的全國馬拉松及路跑賽事將超過400場。如何辦好馬拉松賽,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同時提升賽事影響力,這是一個大命題。
在眾多馬拉松賽中,公園半馬算得上是比較特別的一個。這個賽事緣起于2015年7月31日,北京攜手張家口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北京市體育總會活動部部長白山表示,“作為北京2022冬奧會的執行單位,北京市體育局、北京市體育總會提出,要打造一個大眾參與的半程馬拉松品牌賽事,烘托冬奧氛圍。”
“公園+馬拉松”是這個比賽又一特點。第29屆公園半馬的賽場設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今年上半年,這個比賽已于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國際企業文化園、朝陽公園、園博園等4個公園舉辦了12場,累計近萬人次參與。
記者在現場看到,近千名選手沿著線路秩序井然地跑著,引得在公園鍛煉的很多市民好奇地邊走邊看。在附近居住的萬先生本來到公園慢走,看著選手們散發出的健康狀態,他告訴記者,“以后我也報名參賽,就當跟著大家鍛煉了。”
“把公園和馬拉松結合主要是考慮減少對社會資源的占有,另外公園環境優美,空氣清新,跑友可以體驗到和公路馬拉松不一樣的感覺。”賽事總監竇燕鵬表示,在公園辦賽的另一個目的是希望吸引更多人加入到跑步中來。“雖然每次比賽參賽人數不過近千人,但是到公園游玩的人數以萬計,通過小而美、高頻次的比賽,選手們健康、拼搏的狀態會感染更多人。”
強調安全性
公園半馬開賽僅兩年,但在北京跑友圈里名氣不小。在竇燕鵬看到,專業性是公園半馬名聲在外的重要原因。
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賽道邊,記者每隔一段路就能看到寫著“斑馬救援”的服務處,有的還安排了救護車。竇燕鵬說,“斑馬救援”負責監控每名選手安全。而這種對安全性的強調,從選手報名時就開始了。據介紹,選手通過公園半馬的App報名時,需要簽訂安全責任書,并提交身體健康證明。
由于比賽在清晨進行,選手都領到了工作人員發放的補給品、防肌肉拉傷貼等。賽前,裁判員、救生員還帶領選手進行熱身,同時告知一些注意事項。選手們要出發時,裁判員再次叮囑,要結合自身實力和身體狀況跑步,不要過于奮勇爭先。比賽結束后,場邊還設有按摩處,很多選手排隊進行運動修復、恢復。“我們對選手就像對家人一樣,在關注他們成績提高的同時,更關心他們的安全。”白山說。
竇燕鵬表示,比賽對安全性的強調是公園半馬的標配,在賽場外,組委會還定期組織一些跑團參加學習班,邀請北京市體育科學研究所專家前來上課,告訴跑友科學健身的重要性。“馬拉松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運動,十分講究技巧性,跑友需要在訓練中加入核心練習、間歇跑等科目,才能跑得安全、科學、長久。”
專業化運營
在起點處的兩邊,服裝提供方建儂體育用品公司、賽事用水提供方怡寶公司等設立展示場所分列排開,與跑步相關的鞋、服裝、運動恢復服務等環節都能在這里找到。白山表示,這是公園半馬打造的賽事產業鏈。
“我們和合作伙伴是共贏關系,賽事相當于一個培訓基地。”白山介紹說,主委會對賽事運營設定了嚴格標準,合作伙伴必須遵照執行。同時,工作人員會和合作伙伴一起,對選手進行量化分析,對各種服務時間、數量進行精準掌控,幫助合作伙伴打磨服務,把工作做細,把產品做精致。“比如提供賽后按摩服務時,如何減少選手排隊等待時間、如何讓每名選手都能領到補給品等,這都需要經驗積累、科學計算。”
白山表示,很多公司經過幾屆賽事磨煉,現在已經能夠用較短時間、較少人員為更多選手提供專業服務,一些公司已經開始為北京馬拉松這樣的大型賽事服務。
竇燕鵬表示,未來的比賽場所除了公園外,會加入其它元素,比如在北京西山舉辦越野半程馬拉松,推廣京津冀合作辦賽等。同時,賽事還會融入和冬奧會相關的項目,比如在冬天開展冰雪跑,讓選手體驗冰壺球、滑雪、輪滑等。
“不管比賽環境怎么變,賽事運營標準不會變,我們還會不斷加入一些新元素。對選手來說,每次比賽,他們既感到放心又充滿驚喜。”竇燕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