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級浪—桿技》獲第十屆中國雜技金菊獎
中國雜技團《九級浪—桿技》獲中國雜技金菊獎節目獎
劇照 鐘欣 攝
第十屆中國雜技金菊獎全國雜技比賽20日晚在山東蓬萊落幕,中國雜技團《九級浪—桿技》在30個參賽節目中脫穎而出,獲得第十屆中國雜技金菊獎。
《九級浪—桿技》節目是一個雜技、道具、編排等各行業大師共同創意成就的全新作品。其創排靈感來源于俄羅斯著名畫家艾伊瓦佐夫斯基的代表油畫作品,刻畫了在茫茫滄海中一群樂觀豁達而又勇敢無畏的年輕水手——平衡穩定預示出風平浪靜,輾轉騰挪象征著驚濤駭浪。
劇照 鐘欣 攝
該節目前后耗時三年,從道具的推翻、重建,創作思路的調整,到雜技演員的密集訓練。中國雜技團創意總監孫力力表示,在創排過程中,要精心策劃雜技本體內容;在新道具的基礎上,要設計貼合的表演動作,達到既在視覺上有強大沖擊力,又在技藝上有突破性提高。
節目中的道具由該團總工程師王建民研究設計。他將傳統“爬桿”道具中的平面平行關系,轉變為立體幾何關系:將傳統的單桿、雙桿、三桿道具設計成三圍交匯的幾何角,利用三角關系的穩定性實現了道具的搖擺起伏與旋轉。并且,在充分利用道具運動多樣化特點的基礎上,節目對雜技本體技藝進行了大幅的創新與充分的融合。
中國雜技團《九級浪—桿技》獲中國雜技金菊獎節目獎 鐘欣 攝
較之傳統的平行桿道具,演員在立方角桿之間表演“過桿”動作,加大了空中運動的距離,提升了技巧的含金量;過桿720°、跑酷前后720°、過桿云里翻等創新技巧的加入,以及720°夾桿、旗蹬四節、動桿原桿前撲、動桿集體跑酷等高難技巧的嘗試,都是對雜技本體技術的大膽突破,對雜技藝術的創新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此外,著名藝術家張繼鋼的加盟為《九級浪—桿技》增添了濃郁的人文氣息。他的編舞在已有雜技本體的基礎上,以“桿”寓“船舶”,演員的“過桿”、“夾桿”、“跑酷”等動作寓意與大海之間的殊死搏斗,為節目賦予絕境中奮斗不息的勵志之意。
據悉,本屆中國雜技金菊獎首次調整壓縮為3個子項(雜技、魔術、滑稽節目獎),評獎數額為20個,分別為10個雜技節目獎、7個魔術節目獎及3個滑稽節目獎。首次不再設金、銀、銅獎和單項獎,各子項數額不可互相調整。 (記者 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