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欧美蜜月av,久久狠色av噜噜狠狠狠狠97,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免费看成人啪啪

您的位置:首頁 > 汽車頻道 > 動態 >

新能源車“燒錢大戰”狼煙再起 補貼差額企業承擔

來源: 南方日報 時間: 2018-04-13 18:34:57

統一零售價,能否打破地方保護?

一直以來,高額的政府補貼讓中國超越歐美,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但反過來,因補貼而形成的地方保護日益成為新能源車發展中的最大難題。統一零售價后,能否打破這個怪圈?

崔東樹說,由于各地的補貼政策不同,導致車企為了地方補貼而不得不費勁搞關系去平衡利益,更有甚者,多地政策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扭曲變形,上升到了地方保護主義的層次,如只出臺了推廣方案沒有補貼細則的城市,在外地企業新能源產品想要進入當地時,隱藏著大量的“地方門檻”。

以深圳為例,要想在深圳地區銷售的新能源汽車拿到地方補貼,需要一個注冊在當地的整車生產企業,或注冊在當地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全資銷售子公司,注冊資金不低于5000萬元。直到去年,深圳才將注冊資金改為不低于1000萬元。

受地方補貼的影響,新能源車的流向也引發了一系列值得關注的現象。例如,部分城市在車輛限牌后,本地一牌難求,而新能源車可享受免費上牌等因素,導致新能源汽車大量流入限購城市。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曾在“2017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透露了這一數據,銷量占比高達70%。

此外,據報道,上海市經信委今年2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僅上海一地目前就已經推廣了超過16萬輛新能源車,但在這些車輛中,僅有六成是私人購買,其他新能源車最終則流入了網約車市場。

目前,國家對地方補貼政策采取相對抑制的態度,從前幾年的國補與地補1:1比例,變成了現在的1:0.5,地補影響已明顯減弱。崔東樹表示,免費牌照導致不少剛需市民不得不以較高的價格接受新能源車,而有了全國統一零售價格后,會回歸到一個更為合理的價格,限購城市不再成為“冤大頭”。而且,隨著地方補貼的占比的下降,優勢企業將有能力逐步擺脫地方補貼的干擾,形成全國市場的優勢產品,銷量上實現更大突破。

“有相當一部分車企并不以賣車為目的,而只是為了拿補貼。”崔東樹說,一些車企并不是由經銷商把車賣給消費者,而是尋求網約車等大單位掛靠來獲取補貼。統一零售價后,車企將回歸賣車的根本目的,消費者也將不用為了補貼而貨比三家地詢價,甚至跨區域買車,經銷商的工作壓力也將有所降低。

“但這很可能是車企的一廂情愿。”汽車觀察人士白希文表示,統一零售價的提法,僅僅是一個噱頭,目前市場的最終定價并不是由廠商決定,經銷商為了拿到銷量返點,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即便在同一個城市的不同經銷商也存在讓利幅度不同的情況。“統一零售價的做法在多個行業都有實行,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注定會走向瓦解。”

補貼減少,車企面臨燒錢考驗

在白希文看來,此次出臺全國統一零售價的背后,不僅是地方補貼減少,國家政策對新能源車的補貼也開始收緊,車企必須以新的市場營銷對策來響應補貼滑坡。

今年2月,財政部、工信部、發改委等部門發布《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今年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對車輛的續航里程和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通知》規定2018年2月12日至2018年6月11日為過渡期,期間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按照2017年補貼標準的0.7倍執行,6月12日后執行2018年的補貼標準。

“在過渡期間的補貼標準有所下滑,而過渡期結束后的補貼標準仍不確定,很多消費者對新能源車持觀望態度,而正準備上市的新車需要打開銷路,新的營銷方式正是要告訴消費者,價格什么時候都是一樣的。”白希文表示。

從自己口袋中“掏錢”來補貼的做法,對車企而言,將是一番實力與財力的比拼,而不可回避的事實是,一方面,距離2020年補貼退出時間越來越近;另一方面,多家車企對原有車型的回購和置換方案已經啟動,同樣需要花費不菲的成本。

而短時間內,要通過技術來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不大,利用新能源積分和油耗沖抵的方式讓車企看到了希望。

崔東樹表示,雖然廠家補貼會令自身利益的損失較大,但新能源車銷量增長對企業總體油耗積分的改善促進很大,廠家補貼和油耗積分的獲得可以實現內部的測算平衡。新能源車的正積分與燃油車的負積分進行抵沖,這樣算下來,對優秀整車企業來說還是相對合算的。

不過,在2019年新能源汽車“積分交易”正式實施前,能否扛過這一輪的資金消耗戰?對于不少企業依然是不小的考驗。

以比亞迪為例,在2016年、2017年新能源汽車積分中,連續兩年積分遙遙領先。而在最新的年報中,比亞迪卻對2018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做出下滑75.2%-91.8%的預估。對凈利潤大幅下滑的原因,比亞迪則歸結于“補貼斷奶”。

南方日報記者 郜小平

關鍵詞: 狼煙 新能源 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