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貼牌”到“創牌” 中國紡織軍團挺進巴黎時裝周
人們都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記憶的背影,那么用創新的想法和設計將千年蜀錦做成衣服穿在身上,也是一種滿滿的民族自信的體現 。
智能制造,快速反應
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吸引了全球16個國家和地區的780多家展商參展,這是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紡織服裝展會,也是時尚潮流趨勢的風向標。
這是一場特殊的服裝走秀,秀場的主角不是服裝設計師,而是面料廠商。現場模特正在展示的服裝,正是用魯建平最新研發的面料設計的。
在我國時尚面料領域,魯建平的企業是一匹黑馬。早在兩年之前,他們生產的面料,就已經成功打入了世界頂級面料展會——法國巴黎PV展。按照業內流行的說法——“能躋身巴黎PV展,就相當于進入了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
這里,是魯建平的織造工廠,目前已經全部完成了智能化技術改造,最小起訂量可以達到100米,最短生產周期,達到了7天。
以前最影響供應鏈效率的,就是染色和后整理環節,整個染廠設備徹底更新完畢之后,可以大大提升產品從研發到交貨的速度。
無獨有偶,在浙江臺州,另外一位紡織人,也正在為提升裝備制造技術而費盡心思。
德國奔馬,被稱作自動裁床領域的“奔馳”。2009年,阮福德通過海外并購的方式收購了這家企業。
裁剪,是服裝制造過程中一道非常關鍵的工序。這套最新研發的自動化裁床,速度能與多快呢?
機器啟動了,激光光刀正在對面料進行精準切割,一件襯衣裁剪完畢,只用了6秒鐘時間。
紡織巨頭,跨國并購
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一場關于紡織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主題論壇正在進行,業內重量級人物悉數到場。
這是如意集團技術研發中心的智能紡紗車間。
整個車間里,只有兩個工人,他們騎著電動車,手里拿著IPAD來回監控設備運行。
PAD能顯示每臺紡紗車的斷頭根數和具體位置,以前他們需要兩到三個人管理一臺紡紗車,來回走動檢查斷頭,一天巡回40里路。現在有了小車,一個人能看10臺,大大提升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