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欧美蜜月av,久久狠色av噜噜狠狠狠狠97,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免费看成人啪啪

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頻道 > 外匯 >

國內比特幣平臺將關停 警惕境外炒幣風險

來源: 經濟日報 時間: 2017-10-26 09:51:41

國內比特幣平臺關停進入倒計時——

虛擬貨幣監管有實招

目前,虛擬貨幣交易正從線下轉至場外市場。由于其不受監管,風險較大,無法保障資金安全,投資應慎重。同時,境外炒幣風險同樣不容忽視,為讓資金順利“出海”,部分平臺可能涉嫌虛構資金名目,存在法律風險

資料圖:美國加州南部啟用比特幣自動取款機。

資料圖:美國加州南部啟用比特幣自動取款機。

日前,比特幣中國發布公告稱,將于北京時間10月30日12時停止提現業務。

9月15日,國內各比特幣交易平臺先后宣布,將在9月30日及10月30日關閉交易。截至目前,國內3大比特幣平臺——火幣網、OkCoin和比特幣中國都已停止了充值業務。

9月4日,7部門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要求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ICO)立即停止,接下來,監管層迅速出手,國內比特幣交易所先后被關停。

“如果風險不能通過非取締的方式短期內予以控制,為了保護無風險認知與風險承受能力的普通投資者,只能快刀斬亂麻,進行取締。”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長李愛君表示。

繼中國強化虛擬貨幣監管后,韓國、俄羅斯也迅速強化了對虛擬貨幣和ICO的監管。10月11日,俄羅斯宣布關閉比特幣交易網站。

風險加速暴露

我國ICO的激增,使得虛擬貨幣的風險加速暴露。

早在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等5部門就發布了《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其中明確了比特幣的性質,認為比特幣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并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從性質上看,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然而,監管層對虛擬貨幣風險的反復提示并未引發投資者的重視。在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炒作火爆之后,又出現了基于虛擬貨幣的“新玩法”——ICO。

工信部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以前,我國ICO項目一共只有5個;2017年以來,ICO迅速發展,截至今年上半年,數量達到了27個,ICO總計融資26億元,7月份、8月份,ICO項目數量再度飆升。截至9月7日,全國范圍內ICO涉及資金數十億元,ICO項目參與人數超過10萬人。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認為,ICO沒有規范程序可循,消費者僅基于白皮書的內容來判斷是否參與融資,而多數的白皮書內容虛假、嚴重失真,涉嫌非法集資。“很多消費者并不關心項目本身的價值,只關心投資回報,致使風險被忽略。”孫國峰表示,從理論上講,虛擬貨幣的價值取決于項目白皮書中承諾的技術方案能否成功實現,但很多ICO項目募集資金并沒有用于項目本身,而是被挪用至其他用途,甚至一些項目的實際操作與白皮書的內容毫無關系,涉嫌明顯的主觀故意合同詐騙。

ICO的野蠻生長吹大了虛擬貨幣價格泡沫。年初以來,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價格飆漲,從5000元左右漲至最高3萬元左右。更為嚴重的是,由于其匿名性、去中心化等特性,這些虛擬貨幣成為不法分子洗錢、非法交易、逃避外匯管制的重要工具。

關鍵詞: 風險 平臺 比特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