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國外輕奢品牌“從1到10” 企業并購更成熟
收購國外輕奢品牌“從1到10”
服裝行業的另一個態勢是:輕奢品牌發展勢頭持續向上。這讓老牌的品牌服裝上市企業坐不住了。
例如老牌男裝七匹狼8月曾公告稱,將以約3.2億元的代價,投資KarlLagerfeldGreaterChinaHoldingsLimited(以下簡稱KLGC)80.1%的股權及對應的股東貸款,并在股權轉讓完成后對其境內運營主體進行增資。KLGC的核心資產是KARLLAGERFELD在大中華地區商標的永久的、不可撤銷的、排他性、可再分發的商標使用權。該品牌是來源于法國巴黎的輕奢品牌,其創立者被尊稱為時尚界“老佛爺”。
七匹狼收購的原因是,輕奢類設計師品牌在國內發展潛力大。七匹狼表示,KARLLAGERFELD為時尚界最強IP之一,品牌定位時尚輕奢市場,具有完整的產品線以及良好的品牌延展性,且目前在海外處于黃金擴張期,復合增長率達30%,在全球不斷上升的熱度可以進一步促進大中華區業務的發展。
歌力思(603808)(603808,SH)則是熱愛輕奢的一個典型。上市兩年多來,這家公司已對4個國際輕奢品牌進行收購,包括德國高級女裝品牌“Laurèl”、美國輕奢潮流品牌“EdHardy”、法國輕奢設計師品牌“IRO”、美國設計師品牌“VIVIENNETAM”。
歌力思2017年上半年營收為7.77億元,同比增長95%,凈利潤1.22億元,同比增長151%。其業績高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除了主品牌ELLASSAY收入增加13.98%外,便是收購的LAUREL品牌收入同比增加997.64%;收購的另一品牌EDHARDY收入1.95億元,并表收入同比增加299%。
為何輕奢品牌如此受青睞?“消費升級給消費者帶來更強烈的高端品牌訴求,信息化和渠道變化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消費選擇。”歌力思方面對記者表示。
對于多次收購海外品牌,歌力思方面表示,要增強自身品牌和產品的市場影響力,并購是一種必要手段。海外品牌有歷史,有良好的品牌形象,也有獨特的風格,而受海外銷售市場的影響,有些海外品牌出現銷售低谷,估值會更低,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是一個較好的收購機會。歌力思也嘗試通過全球并購獲得未來各品牌走出國門的經驗積累。
此外,歌力思在收購時會傾向于并購相對成熟的品牌,因為“原有自創品牌是從0到1,這個風險很高,投入資金量大且周期很長。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歌力思完全可以從1到10,用較低的成本獲得品牌,通過后續的運營來加速品牌的成長,投入資本是可控的。”
企業并購逐漸成熟
在服裝企業大手筆“買買買”的背后,是行業的復蘇,以及企業在并購方面的逐漸成熟。
資料顯示,2017年上半年,服裝行業呈現明顯復蘇趨勢,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類商品零售額累計5063億元,同比增長6.8%。同時,2017年上半年,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收入11495.84億元,同比增長7.97%;利潤總額654.5億元,同比增長11.95%。同時,銷售利潤率和銷售毛利率均微升。
在“普漲”的同時,有一些企業表現更佳。除了前面提到的幾家企業外,江南布衣收入同比增長23%,凈利同比增長39%;搜于特收入同比增長187%,凈利同比增長96%;報喜鳥收入同比增長24%,凈利同比增長69%;就連一度萎靡不振的寶姿也迎來業績上揚,今年上半年其母公司寶國國際收入同比增長17.89%,凈利同比增長22.19%。今年3月將收購的TeenieWeenie合并報表的維格娜絲,上半年營收達9.29億元,同比增長149.85%,凈利潤4457.31萬元,同比增長54.11%。
企業們手里有錢了,出手就更闊綽了。中信建投研報稱,中國服裝業在經歷了2011~2013年行業低迷之后,近幾年迎來一輪新的并購潮。從2012年開始,并購交易金額迎來顯著提升,并購數量一路飆升至2015年的123件。2016年,交易總金額達231億元,平均交易金額約5億元,繼續觸碰新高。其中,海外并購在2012年之后增長迅速,交易金額從2012年的20.4億元升至2016年的82.57億元,規模增加了3倍。
“服裝企業的并購多集中在成熟品牌,說明企業開始成熟起來了,不再盲目了,畢竟培育新品牌的風險較大,培育期太長,失敗率太高。”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告訴記者。收購一個相對自身更高端的品牌,會對公司自身形象和產品結構有一個提升。“中國服裝行業的并購還談不上很成熟,但確實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但程偉雄也表示,上市公司的收購要格外注意收購標的與企業本身的互補性,包括文化、產品、品牌、創意等方面是否有互補性。“如果僅僅是報表上的合并,其實并沒有什么意義”。程偉雄說,“企業最終還是要把品牌做起來,對于服裝企業來說,品牌和產品還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