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牌照再減4個 央行年罰單超百張
支付牌照再減4個 央行年罰單超百張
注銷牌照機構將增至28家;2017年央行系統對支付機構罰沒超2000萬;巨頭加速支付領域布局
1月5日,央行官網公布了第五批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的續展結果,4家支付機構未獲續展。算上第五批,市面上將有28家支付機構因為合并、違規、主動申請等原因注銷牌照。
有違規就會被“亮黃牌”,支付寶、財付通、銀聯商務這樣的巨頭近年來也有違規記錄在冊。2017年,央行在處罰支付機構違規行為上仍毫不手軟:預付卡違規經營專項整治行動、無證支付整治……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17年央行系統公布的支付機構罰單超過百張,罰沒金額超過2000萬元。不乏機構因為多次違規且整改不力,最終以“摘牌”收場。
支付行業增長迅速,支付牌照稀缺背景下,近期市場上“買牌”之風未減:如滴滴3億元收購一九付、新國都7.1億元收購嘉聯支付。
被摘牌機構曾有違規記錄
央行有關負責人曾明確:對于長期未實質開展支付業務的支付機構,將依法采取取消相關業務種類、注銷《支付業務許可證》等監管措施;對于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支付機構,將嚴格依據相關法律法規予以查處;對于倒買倒賣支付業務許可牌照的,堅決予以制止。
這也可以從第五批支付牌照的續展結果中得到體現。此次未續展的支付公司分別為:湖南財信金通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千悅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長沙星聯商務服務有限公司、合肥新思維商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四家。
其中,湖南財信金通、長沙星聯因不符合《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等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管制度規定,被“摘牌”。上海千悅因申請終止支付業務、合肥新思維因申請支付業務并入江蘇瑞祥商務有限公司,均按程序注銷。
根據央行方面此前的公示,長沙星聯商務服務有限公司曾因為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不規范,未按規定存放或使用客戶備付金,出借《支付業務許可證》,未按規定辦理變更事項,妨礙人民銀行檢查監督,被央行長沙中心支行處以“暫停業務,并處6萬元罰款”的處罰。
此前,第四批牌照續展中被“摘牌”的機構樂富支付則成為“典型”。據了解,針對其違規行為,央行開展了18次執法檢查,2次驗收檢查,7次監管走訪;針對檢查發現的違規問題,央行共實施行政處罰達到了14次。
一年罰單超百張,支付寶財付通也被罰
目前,多由央行各地的分支行公布相應的罰單。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7年開出的支付罰單已經超過百張,創下了近年來的紀錄。其中,上海以48張罰單領跑,位于上海的支付機構幾無“幸免”。
在去年的過百張罰單中,不少金額在10萬元以下,但百萬級別的罰單仍然出現多次。其中,易票聯支付有限公司因違反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規定、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規定,被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作出沒收違法所得177.9萬元,并處違法所得2倍罰款,處罰合計超過了500萬元。
北京方面,營業管理部全年公示了5張支付罰單。其中北京銀通支付有限公司因違反客戶備付金相關管理規定被罰款6萬元,已是北京開出的最高罰款。
值得留意的是,不少支付機構在多地出現了罰款記錄。其中,隨行付在呼和浩特、合肥、長沙、青島,樂刷科技有限公司在濟南、長沙,深圳瑞銀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廣西、南昌都收到了監管部門的罰單。
支付巨頭支付寶、財付通也在2017年遭到處罰。2017年4月21日,因其違反支付業務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對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作出“限期改正,處以罰款人民幣3萬元”的處罰。這與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對財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開出的3萬元罰單一起,再次成為業界焦點。
其中,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而騰訊旗下的財付通是未嚴格落實《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相關規定。支付寶和財付通彼時回應記者稱,自《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發布后,就啟動了落實支付賬戶實名制的相關工作,將更加嚴格執行規定要求。
此前,央行已經對被認為是“嫡系”的銀聯商務開出過千萬級別罰單。央行官網彼時公告稱,經核查,發現銀聯商務存在違規現象,舉報情況基本屬實。